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突发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和全程管理的操作指南。阐述了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和使用现状,指出了数字化地震应急预案的意义。从地震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数字化建模和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与其它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集成等方面探讨了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2.
潘三煤矿17181(1)运输顺槽顶板岩层含水丰富,下向穿层钻孔抽采17181(1)运顺瓦斯受岩层富水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潘三矿11-2煤顶板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下向穿层钻孔抽采瓦斯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先区域封水,后打抽采钻孔,再利用‘两堵一注’快速封孔法封孔"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形成了一种新型下向穿层瓦斯抽采钻孔封孔方法。经潘三矿17181(1)瓦斯综合治理巷现场实践证明,下向穿层抽采钻孔的瓦斯抽采纯量与抽采浓度均有大幅度提高,钻孔封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3.
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深圳市福田区路边的大气CO2、CH4、N2O和CO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测时段平均浓度分别为(430.8±6.1)×10-6、(2318.5±137.9)×10-9、(332.6±1.6)×10-9和(333.4±121.2)×10-9.CO2与CO浓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  相似文献   
64.
本文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人体尿液中6种磷系阻燃剂代谢产物的方法.尿液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酯酶/硫酸酯酶水解过夜后,使用Strata-X-AW小柱除去杂质,定容至150μL后使用LC-MS/MS进行分析.色谱的流动相为甲醇和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用多反应通道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本检测方法构建的含9个浓度梯度6种PFRs代谢产物(2.0、5.0、10.0、20.0、50.0、100.0、200.0、500.0、1 000.0 ng·m L-1)的标准曲线均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双(1,3-二氯-2-丙基)磷酸酯(BDCPP),磷酸二苯酯(DPP),磷酸二丁酯(DBP),双(丁氧乙基)磷酸酯(BBOEP),双(1-氯-2-丙基)磷酸酯(BCPP)和双(2-氯乙基)磷酸酯(BCEP)检出限(LOQ)分别为0.23、0.23、0.62、0.38、0.38 ng·m L-1和0.12 ng·m L-1,加标回收率均在80%—107%间,平行样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使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13位工人尿液样品中磷系阻燃剂代谢物浓度进行分析,BDCPP、DPP、DBP、BBOEP、BCPP和BCE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2.3、6.2、0.4、0.5 ng·m L-1和12.9 ng·m L-1.BCEP检出率最高为100%,而DBP、BBOEP和BCPP的检出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65.
采用加压酸浸法提取粉煤灰中的A12O3和Fe2O3.实验研究了粉煤灰粒径、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粉煤灰中Al2O3和Fe2O3浸取率的影响,并通过SEM对粉煤灰酸浸前后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粒径为75μm、硫酸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4h时,粉煤灰中的Al2O3浸取率可达82.4%,Fe2O3浸取率为76.1%,经酸浸后粉煤灰的剩余率为72.4%.  相似文献   
66.
侧柏、香樟枝叶挥发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导电生理技术手段,采用与情绪有较大关系的最常见的生理指标为因变量,从嗅觉的角度研究侧柏和香樟两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挥发物对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嗅闻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挥发物后人体手指温度极显著升高,人体血氧含量略有增加,平均心率、心电RR间期值显著降低;嗅闻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气味后人体手指温度、血氧含量显著降低,平均心率略有变化,心电RR间期值极显著升高。说明人处在侧柏环境中情绪趋于放松状态,感觉清新、舒爽、愉悦;而在香樟气味环境中人表现出紧张、不快,甚至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厌恶情绪。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保健功能指导人居、游憩环境中绿化树种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67.
1959~ 2018年淮河流域水热格局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淮河流域27个气象站点1959~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通过FAO-PM56计算出蒸散量的基础上,构建以气温、降水、蒸散等9种要素在内的水热指标体系,运用气候倾向斜率、Mann-Kendall(M-K)检验和地理空间插值等方法,揭示淮河流域近60年水热格局特征.结果 表明:60年来,淮河流域总体呈湿热趋势,表现为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蒸散量下降趋势;年内分布表现为水热变化同期,高值集中分布在6~7月,呈单峰型分布;年代际分析表明近60年来研究区暖湿趋势显著,呈现出年均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先下降后上升,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降水要素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再次上升的趋势;从突变特征来看,热量要素突变稳定性高于水分要素;淮河流域热量因子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对角(西南-东北)变化趋势,是南北交错带带来的经纬度地带性以及地形作用的综合结果,水分要素空间分布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68.
在佛山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掺烧市政污泥工业试验,分析5%、10%、15%的市政污泥掺烧对电厂焚烧后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和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污泥使Cd在飞灰中的分布提高了40%以上,但其他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仍主要受各自沸点的影响。焚烧固废中重金属含量受污泥的引入影响普遍不显著,飞灰中Cu浸出质量浓度上升20%,Ni、Pb、Hg、Cr的浸出质量浓度波动下降;炉渣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焚烧飞灰中总二噁英含量与污泥掺烧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投料中的Cl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S质量分数成负相关。因此,低于15%的污泥掺烧比例不会显著提升焚烧固废中污染物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69.
对渭南主城区道路积尘负荷进行了实测,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道路类型和不同车型的交通扬尘颗粒物排放量。结果表明:渭南主城区支路积尘负荷最大,为1.79g/m~2,高速积尘负荷最小,为0.05g/m~2,洒水作业能有效降低积尘负荷;渭南主城区道路交通扬尘PM_(2.5)和PM_(10)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 149.65、4 751.88t;小型客车引起的交通扬尘颗粒物排放在城市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国省道(包括国道和省道)上的分担率最高,分别为59.49%、41.46%,重型货车在高速上的分担率最高,为63.35%;城市道路交通扬尘颗粒物排放有明显的双峰日变化规律,而国省道和高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杨晓月  程和发 《环境化学》2021,40(2):436-449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理解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对于评估纳米材料的归趋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性质、来源和毒性危害,汇总了表征纳米颗粒浓度、粒径及形貌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分析了它们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总结了水体中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去除方法和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未来有必要加强对自然水体中纳米颗粒环境行为的研究,并系统开展纳米颗粒健康风险评估工作,为预测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后的归趋和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