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464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为减少施工升降机事故,分析36起施工升降机事故调查报告,采用Rasmussen社会系统层次模型,建立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在梳理各层次事故致因因素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构建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根据模型中信息流的传递途径,制定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结果表明: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可展示由深到浅层次间致因因素的影响路径,根据人机环管层循环信息流的戴明环管理方法,得到施工升降机施工的具体管控内容。  相似文献   
982.
为解决施工过程安全信息的虚实交互难题,降低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提出施工过程安全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施工过程安全语义本体,分析施工过程安全关键知识要素;定义施工过程安全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明确模型的构成和功能,基于物联网和有限状态机构建施工过程安全监控方法,并以塔吊顶升活动安全监控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塔吊顶升施工过程安全的数字化表达、参数化监测和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983.
溴离子和溴酸盐活性炭竞争吸附及溴酸盐生成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活性炭对水体中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单吸附条件下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9%和88%以上,双吸附质条件时溴离子去除率减少到10%.溴酸盐去除率为60%以上;有机物与溴酸盐之间存在竞争吸附关系,AC-400的孔径分布条件更适合于有机物的吸附过程.而不利于溴酸盐的吸附,在低浓度平衡溶液条件下(ce<72 mg·L-1),AC-100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高,在溶液平衡浓度72mg·L-1<ce<211 mg·L-1条件时,AC-150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影响程度取决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等因素;溴酸盐的去除效率同时受到水体中氨含量和pH的影响,氨含量超过200μg/L以上溴酸盐减少量变化不显著,较低pH值溴酸盐生成量较少.  相似文献   
984.
论环境NGO与政府的协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总结了环境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的各自特征与作用,探讨了环境NGO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协作关系,其协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导和补充,合作和互助,平等和监督.  相似文献   
985.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 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986.
栎类是中国第一大树种,固碳潜力巨大.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目标树经营(经营强度45%、40%、70%)、综合抚育经营(经营强度45%、40%)、无干扰经营对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为评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碳汇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87.
本文对地震系统高、中、初级专业人员的公平意识作了研究。运用量化标度数值处理,约90%的人属公平感范畴。解析公平感构成的直接主导因素和附加影响因素发现,良好感觉与岗位层次具有一致性,与他人比较、与过去比较“一样”的感觉呈稳定相态,投入和获得的关系表现出复杂的位错现象,事业信念向消极转化的倾向明显。对数值标度大于-1.5σ的非公平感者追访调查,证实确有其困难或问题。  相似文献   
988.
为加强对于光伏组件火灾危险性的控制,进一步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选择不同倾角布置的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改变倾斜角度,通过对引燃时间、火蔓延速度和质量损失速率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研究铜铟镓硒光伏组件的燃烧行为及传热机制。结果表明,倾角的增大加剧了光伏组件火灾蔓延的危险性。光伏组件迎火面的引燃时间随倾角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倾角从0°增加到45°,引燃时间减少16.39%;倾角从45°增加到90°,引燃时间增加76.47%。背火面向上火蔓延速度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倾角为90°时最大,为18.08 mm/s,横向火蔓延速度受倾角影响较小,均为1 mm/s左右;当光伏组件倾角增加,燃烧产生的熔融滴落物形成池火是造成光伏组件火灾危险性加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