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10万m^(3)原油储罐是重要的大型能源存储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本文通过重大事故情景构建技术,利用底线思维,构建10万m^(3)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情景,借助定量评估手段,分析储罐沸溢后果,进行情景演化推演,并辨识应急过程中关键阶段,分析不同演化阶段对应的应急任务,为油库开展针对性应急准备和科学性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可见度较低时的行人疏散与正常时的疏散情况有明显的区 别。基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从众效应阐述了可见度较低时的元胞自动机疏散 理论模型,并定义区分了普遍性从众、理性从众和盲目从众。研究结果表明:理性从众 对疏散能够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盲目从众对疏散的作用效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在某些 情况下盲目从众甚至会对疏散起到严重阻碍的作用。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积 极采用理性从众的行为方式,尽量避免采用盲目从众。研究还发现,理性从众对疏散的 优化效果基本不受初始行人数量、出口宽度和可视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乌梁素海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活性及环境污染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乌梁素海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对湖泊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月在乌梁素海9个站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改进BCR逐级提取法分析Cu、Zn、Pb、Cr、Cd、Hg、As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利用活性系数与迁移系数对重金属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合沉积物理化性质,系统探讨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与生物活性的因素;应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从重金属形态学角度对沉积物重金属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重金属活性系数的大小顺序为 Cd>Hg>Zn>Cu>Pb >As>Cr;重金属的迁移系数为 Cd>Hg>Zn>Cu>As>Pb>Cr.(2)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重金属总量对各种化学形态重金属含量影响程度明显不同.重金属总量对残渣态影响较大;pH对酸可提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影响较大;有机质与酸可提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有较大相关性;盐度与酸可提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氮、总磷与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有一定的相关性.(3)从重金属形态角度评价,7种重金属除Cd外,污染程度并不大,全湖KRSP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d(1.66)>Cu(0.84)>Hg(0.72)>Zn(0.42)>Cr(0.15)>Pb(0.14)>As(0.06).结合总量、生物可利用性与形态学评价,乌梁素海重金属 Cd 是生物活性最强、污染最严重的金属,Hg污染次之,应该对Cd与Hg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4.
鲜甘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中的降粘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瓶颈之一是醪液粘度高,容易堵塞管路,严重影响工业化生产和增加能源消耗,同时也会降低乙醇发酵效率.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添加降粘酶系及其作用条件优化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最适降粘酶系为四川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纤维素酶,粘度由1.7×104mPa.s降到8.8×102mPa.s,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2)确定降粘酶作用前高温处理条件:110℃,20 min;3)最适降粘酶对不同品种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的降粘效果表明降粘酶对大部分品种鲜甘薯降粘效果较好,粘度均约为1.0×103mPa.s以下,最低粘度只有2.7×102mPa.s,粘度下降率均在95%以上;4)在确定最适降粘酶系和其作用前高温条件后,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加入降粘酶2 h后发酵醪液的粘度由1.8×105mPa.s下降到2.7×103mPa.s,发酵后终粘度仅为7.9×102mPa.s,发酵时间仅为23 h,乙醇浓度达到10.56%(V/V),进一步验证了该降粘酶系应用于工业化鲜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实际意义.表8参19  相似文献   
125.
青海省西宁市——一个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省会城市,尽管地处高原,氧气稀薄,但这里的人们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特别是面对繁杂、繁琐的工伤保险工作,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医疗保险处的4名工作人员,面向全市2 400余户单位和近20万名职工,年受理工伤认定1 300余起,占全省工伤认定数的44.2%,劳动能力鉴定近2000起,平均下来,每天都要受理工伤认定5起,劳动能力鉴定8起.正是高原精神,支撑他们每天面对这样繁杂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时,依然保持着全心全意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6.
以北京城近郊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下水污染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DRASIEL模型,在GIS平台上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综合脆弱性进行了动态性实时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RASIEL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合理地反映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难易程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7.
在运用ArcGIS软件解译二龙山水源保护区1989年、2000年和2008年卫星影像图的基础上,提取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各地类生态需水量,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城镇面积快速增加;耕地和林地生态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5%,水田和林地的变化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生态需水量共减少了0.317亿m3,总体表现为生态缺水。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应科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保障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8.
菲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多环芳烃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菲体外处理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4 h后测定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菲使肺泡巨噬细胞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下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2)菲使得AM线粒体融合/分裂出现异常,细胞内巨型线粒体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129.
正双氰胺又名二氰二氨(DICY或DCD)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醇、乙二醇和二甲基甲酰胺,几乎不溶于醚和苯,干燥时稳定.新西兰的奶牛养殖是采取放养的方式,如果草木干旱,奶农往往会使用一些肥料增强草木的抗旱性以及肥力,这就造成了污染.而由于新西兰国内注重环保,因此使用双氰胺对草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中和,这就导致了残留的药品流入奶牛体内,造成奶品的污染.2013年1月25日,新西兰牛奶中发现了有害物质——双氰胺.虽然国际标准未对食品中的双氰胺限量,但高剂量的双氰胺对人体是有毒的.奶粉中双氰胺的LC/MS/MS检测的难点在于:首先双氰胺本身的分子量很小,极性很大,一般的C18柱保留不住,其  相似文献   
130.
青藏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经度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y=0.219 7 x 0.754 9, R2= 0.61, P< 0.01)。上述规律的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寒草地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与适应途径,也将帮助我们合理制定放牧策略以实现该地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