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利用洞庭湖流域1960~2017年103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通过计算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对流域近57年来季节性旱涝异常的时空变化和典型旱涝年份的同期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形势进行分析,以加强对季节性旱涝异常及可能的直接影响因素的认识.结果表明:洞庭湖流域连续两年出现旱涝异常的可能性不大,春、夏季节发生旱涝异常的一致性较秋、冬季小.在春、秋季节,流域干湿变化表现出年际性并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在冬、夏季节表现出年代际转换并存在变湿的趋势.此外,各季节均表现出涝重于旱的统计特征.同期大气环流形势会对流域旱涝异常产生显著影响,当西风带经(纬)向环流偏强时,干旱易出现在冬(夏)、春(秋)季节.当副高脊线偏北时,干旱易出现在夏、秋季节;在冬季时,偏强偏西的副高易使流域出现冬涝.流域Z指数在各季节均与净经向水汽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春、夏、秋季节与净水汽收支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冬季可能与降水动力条件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72.
饮用水水源地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突发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水源地饮用水安全。突发水污染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影响侧重点不同;引发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突发水污染事故多为人为因素所引发;评价方法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分别适用于大尺度河流型的体系构建法和小尺度湖库型的模型模拟法,指出体系构建法综合宏观的特点,以及模型模拟法微观量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法则结合了这2种方法的优点;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对发展趋势做出展望,以期为水源地保护工作者提供对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选择评价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3.
赵鹏飞  贺阿红 《安全》2018,39(2):48-51,54
安全培训是企业员工增加安全知识、熟悉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安全培训效果,应用TRIZ理论及工具对企业的安全培训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企业安全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员工为中心的全过程安全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74.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分区管理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建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所涵盖的面积已超过中国15%的陆域面积,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压力的增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因而,应对保护区实行分级分区管理.这是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保护区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水样中甲拌磷及其代谢产物残留,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该方法在0.05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甲拌磷、甲拌磷亚砜和甲拌磷砜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64μg/L、36.1μg/L、1.8μg/L。用该方法测定无公害种植基地的灌溉水样品,3种农药残留均为未检出,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0.4%~85.7%,测定5次结果的RSD为3.4%~8.5%。  相似文献   
176.
成都市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1—2012年成都市河流水质类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市河流Ⅰ类~Ⅲ类水质类别占比从"十五"期间的35.5%上升后,能多年稳定在61.5%~71.8%之间;岷江内江劣Ⅴ类水质占比从"十一五"的4.5%飙升至2012年的33.3%,水质恶化情势令人担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都江堰水文站2011—2012年连续2 a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岷江出境断面黄龙溪、岳店子水质多年不达标,形势堪忧。为此,提出有效划定全市人口、经济生态红线,建立入境断面水质监测管理与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联动机制,发掘和推广水质持续改善区域先进管理经验,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是实现成都市河流水质污染控制目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7.
为探讨中国葡萄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从吐鲁番盆地葡萄园采集了101个土壤样品,测定As、Cd、Cr、Ni、Pb和Hg等6种元素的浓度.利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葡萄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吐鲁番盆地葡萄园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8.
为探究游离氨(FA)影响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效能的生物学机制,采用SBR反应器,以EBPR系统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FA浓度分别为0,0.2,1,4,10,15,25,50 mg/L对EBPR系统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FA浓度为0.2 mg/L时,对EBPR系统除磷产生促进作用,当FA浓度为1~50 mg/L时,对EBPR系统除磷产生抑制作用;门水平下,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随着F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纲水平下,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与FA浓度呈正相关;属水平下,聚磷菌Ca.Accumulibacter与Tetrasphaera相比,Tetrasphaera的丰度变化趋势更符合FA对除磷性能的影响;LEfSe分析显示低、中、高浓度样品的微生物标记物分别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les。研究结果明确了FA对EBPR系统影响的过程,加深了对EBPR系统除磷过程菌群结构的认识,可为深入研究生物除磷的抑制机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9.
研究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特征及内在机制,对纠正土地资源错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资源错配理论对土地资源错配理论开展梳理,提出建设用地错配机制假说,运用边际分析法和计量方法构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测度模型及机制检验模型,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17年湖北省建设用地过度错配与短缺错配并存,空间错配程度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局部地区错配程度加剧。②土地负外部性扩散、非均衡发展、非市场化供应、土地财政依赖等加剧了建设用地空间错配,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政府腐败、发展多元所有制等有利于降低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③1996—2017年湖北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由6.92%下降到3.84%,年均减少2.03%,效率损失得到缓解。④从损失值看,湖北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严重,1996—2017年累计经济损失达3.90×10^4亿元。主要结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测度模型兼顾了土地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衡量的有效方法;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纠正建设用地空间错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土地市场配置和政府主导配置均会带来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建设用地配置中一个“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结合十分必要且迫切。  相似文献   
180.
采用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中国北方冬春季5~10℃的低温条件下,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为水源进行了工作体积4.8 m3的反应器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中试过程以COD、NH4+-N和浊度的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合适的工艺参数为进水温度10℃,停留时间(HRT)4.8 h,气水比4∶1,曝气量4 m3/h,水流量1.0 m3/h,采用每间隔4 h曝气4 h的间歇式曝气方式;在低温条件下,对污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30%和50%,而对浊度的去除率较低。中试表明,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可应用于中国北方冬春季低温条件下对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