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非粮作物鲜芭蕉芋为原料,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ICC 8012发酵生产丁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选取初始糖浓度、接种量、中性红、乙酸铵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以丁醇产量为响应值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到:初始糖浓度62.25 g/L,接种量为10.81%,中性红为0.81 g/L,乙酸铵为0.574 g/L时,最终的丁醇产量为12.83 g/L.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丁醇发酵产量达到12.73 g/L,证明了模型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2.
掌握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施肥的精准管理和污染防控意义重大.以往研究多限于人为因素的探讨而缺乏自然地理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基于成都平原23492个点位的化肥调研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究该区域2010~2015年均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0~2015年均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总体处于120~360 kg·hm-2和60~180 kg·hm-2的中低风险强度.高风险强度主要分布在郫都、彭州、什邡、龙泉驿和金堂等粮(果)蔬种植区,相对低值区多分布在南部和东北部;②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块金系数为66.17%和41.60%,其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决定,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③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种植作物类型(细分类)能独立解释12.90%和25.10%的施氮和施磷空间变异,是影响氮和磷施用强度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成土母质的重要性仅次于种植作物类型,且对于施磷强度独立解释能力约是施氮强度的3.6倍.在种植作物类型起主要决定作用时,成土母质仍深刻制约和影响研究区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因此,进行化肥施用管理和环境风险分析时需重点考虑种植作物类型和成土母质的综合作用,在磷肥施用方面更应关注成土母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耐高温酵母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水平部分因子设计(23Fractional Factorial),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糖浓度为自变量考察因素,以最终发酵乙醇浓度和9 h生物量浓度为响应值,考察耐高温高浓度酵母的燃料乙醇发酵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模型变异分析(Ahalysis of variance,ANOVA),建立了三元二次方程数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分析、金相分析、盐雾试验方法研究了市场上几款车型不锈钢装饰条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耐蚀性能。试验结果显示,SUS430MA BA5和SUS436L耐大气腐蚀性能良好,是理想的装饰条材料,SUS430因含C量高,且不含稳定化元素Nb和Ti,耐蚀性差,不适合用做装饰条。  相似文献   
15.
4个甘薯品种不同生育期的乙醇发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适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甘薯品种,分别测定了4个甘薯品种--品种1、品种2、品种3、南薯88(对照)生育期100 d、130 d和160 d的可发酵糖含量和乙醇发酵参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和品种2的单位面积乙醇产量分别达4.79 t hm-2和4.83 t hm-2,均高于对照品种南薯88(4.58 t hm-2);品种1和品种2生长到d 130时单位面积乙醇产出速度最快,分别为36.84 kg hm-2d-1和37.13 kg hm-2d-1,对照品种南薯88的乙醇产出速度为35.24 kg hm-2d-1;生产1t无水乙醇,使用不同甘薯品种的原料消耗量依次为品种1(6.40 t)<品种2(6.49 t)<品种3(7.31t)<南薯88(9.17t),发酵废渣排放量(按干重计)依次为品种1(0.56 t)<品种3(0.60 t)<品种2(0.63 t)<南薯88(0.64 t).说明品种1可在甘薯燃料乙醇生产上推广应用,且生长130天时即可收获,以提高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经济性.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6.
对冬尖发酵传统工艺过程的微生物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尖发酵的盐浓度为16.1%,说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均属嗜盐微生物;第1年发酵中的优势菌群为兼性菌群,这类菌起着由好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变作用;第2年即冬尖发酵在关键期中的优势菌群以酵母菌群为主,嗜盐菌群为辅,说明酵母是发酵关键阶段主导微生物;第3-4年即产香并形成风味期中,嗜盐菌群占据显著地位,说明嗜盐菌在这一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对从冬尖制品  相似文献   
17.
18.
浮萍转录组数据SSR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浮萍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浮萍转录组原始实验数据,经过生物信息学软件Trinity拼接后,获得74 797条unigene.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ISA对所有的unigene进行SSR位点数据挖掘.共计搜索出14 250个SSR位点,分布在12 707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19.05%,SSR平均长度为19 bp,平均分布频率是1/6.57 kb.在浮萍转录组的SSRs中,二核苷酸与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为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70.74%和25.37%.浮萍转录组数据中SSR序列共包括185种重复基元类型,二核苷酸重复基元AG/CT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CCG/CGG是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s的69.19%和8.84%.综上表明浮萍SSRs位点具有极大的可开发性.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马来酸酐与氨水进行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天冬氨酸,利用静态阻垢法评价了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对ρ(Ca2+)=300mg/L,ρ(HCO3-)=300mg/L的水样阻垢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ρ(HCO3-)低于400mg/L时,药剂的阻垢率可达到100%;当ρ(HCO3-)大于400mg/L后,药剂阻垢性能降低明显。聚天冬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率可以达到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