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身自动空气净化器,采用了活性炭、光催化技术相结合的空气过滤装置。空气污染传感器与单片机组成空气质量监测电路,当空气污染超标时,产生语音提示,液晶屏显示空气质量的等级,自动(或手动)控制引风机工作,供给个人清新无污染的空气。  相似文献   
62.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絮体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纯氧曝气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培养、驯化培养活性污泥,运用显微技术分析絮体当量直径(Deq)、规则度(Rd)、孔隙率(Po)和单位悬浮固体内总细丝长度(Ftl)在培养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絮体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泥直接培养过程中絮体Deq不断增大,驯化培养初期絮体Deq减小,中后期不断增大,驯化培养污泥絮体颗粒较大;污泥直接培养过程中絮体Rd不断减小,驯化污泥絮体Rd变化不大,在0.400~0.520内波动,两种方式培养的絮体规则度值相当;直接培养初期、中期絮体Po随絮体粒径增大而增大,驯化污泥絮体Po初期、后期呈减小趋势,中期呈增大趋势,直接培养法的絮体Po较小;污泥直接培养中、后期出现大量丝状菌,但很快又减少,污泥驯化整个过程中系统内均无大量丝状菌出现.污泥直接培养初期絮体Deq与Po显著正相关,Rd与Deq、Po显著负相关;中期丝状菌作用较大,Ftl与Po、Rd都显著负相关.污泥驯化初期,絮体Deq与Rd、Po均显著正相关,驯化后期Rd起较大作用,与其他参数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3.
光合细菌在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是自然界中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它可以借助光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长。随着近年来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光合细菌在环境领域的水体净化、脱氮除磷、生物质能化以及农牧业生产等相关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的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分类和生理生化性质特征,并综述了光合细菌在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结合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污染控制等环境领域应用的一些新的技术设想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4.
在春季融雪补给后对巩乃斯河19个采样点8个水物理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运用聚类分析(CA)、判别分析(D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了巩乃斯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各采样点之间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可将巩乃斯河大致分为3个河段,分别代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判别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此种分类的可靠性,并表明DO、Cl-以及BOD5是影响这种分类的显著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对应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90%,表明影响河水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指标为EC、ORP、NO-3-N、NH+4-N、Cl-和BOD5.对各采样点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DO主要影响上游水质,p H主要影响中游水质,其余指标则是影响下游水质的主要因素.主成分综合得分的排序则表明上游水质最优,其次为中游,而下游最差,恰好对应聚类分析所划分的3个河段.人类活动及污染物的沿河积累可能是造成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将四川省作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季节指数以及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游客流与国内游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年际变化特征与月变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据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季节性强度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方面分别探讨了游客流时间变化的成因,重点研究了旅游客体类型、知名度、区位等因素对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沉积物以及7种底栖动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进行检测,并探究QNs在底栖动物中的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洋淀水体中,ΣQNs浓度为0.7380~2004ng/L,其中氟甲喹(FLU)平均浓度最高(168.0ng/L),而在底栖动物...  相似文献   
67.
铬(Cr)作为一种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还原作用,从Cr(Ⅵ)降低价态至Cr(Ⅲ),实现减毒。该研究探讨了碱性厌氧异化金属还原菌Tindallia magadiensis对模拟含铬废水的减毒能力,分别研究了初始Cr(Ⅵ)浓度、碳源、初始p H和共存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和Cr(Ⅵ)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Cr(Ⅵ)耐受能力,可在初始Cr(Ⅵ)浓度30 mg/L、pH 8、NaHCO3为碳源时,实现96.9%的Cr(Ⅵ)还原;微量Cu2+的存在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Cr(Ⅵ)的还原;T. magadiensis为碱性环境中少量Cr(Ⅵ)的微生物减毒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68.
针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找出了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和产生的原因;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构建了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统的层次模型,确立了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包气带岩性、包气带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化学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降雨量、蒸发量、植被覆盖度、水环境质量共11项,其中地下水位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主要指标,权重为17%;并以花石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显示在涌水条件下1号隧道隧址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040 705,属于很不安全状态,用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基本正确,为隧道涌水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可供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9.
间歇性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导致滑坡失稳的众多因素中,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降雨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那么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也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考虑80 d内3次降雨对四川宝兴县硗碛乡泽根一社H2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GEOSTUDIO中的SLOPE/W和SEEP/W模块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次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70.
纯氧生化处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纯氧曝气系统的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等特性。结果表明:纯氧曝气污泥浓度大于空气曝气,MLSS,MLVSS分别为4 225.57mg/L,3 155.71 mg/L,MLVSS/MLSS保持在0.72左右,污泥中有机成分更高,活性更大。纯氧曝气菌胶团结构较空气紧密,稳定期SV,SVI分别达到25.67%,60.12 mL/g,污泥的沉降性更稳定。低曝气量、高含量DO有利于纯氧污泥的浓度提高、沉降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