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3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33篇 |
综合类 | 300篇 |
基础理论 | 27篇 |
污染及防治 | 38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表征苏南城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以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建立了表征苏南城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它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指标体系、它的提出考虑了PREE系统的变化发展规律,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简洁性及效率,均等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原则。最后,就指标体系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2.
在国内创新性的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湖南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及国内主要环境管理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并提出了未来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所需关注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3.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和隐患,介绍了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技术和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4.
采用梯度培养和PCR-DGGE技术,对大柳塔矿区矸石山及周边土壤的砷含量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矸石山及其周边自然表土的含水量较少,且十分相近;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p H呈中偏碱性;不同风化程度矸石山土壤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砷污染负荷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存在差异;矸石山复垦年限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土壤中砷含量的增高,对植物生长起关键作用的Gemmatimonas(甲烷单毛菌属)等微生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roteobacterium(变形菌门)具有较强的耐砷性;矸石山土壤特有的理化性质可为GASP-WA2W2_F11等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15.
216.
气候变化下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田水分平衡的影响,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出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10a尺度下,通过构建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全面刻画了气候变化下近40年来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基本特征及演变态势。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是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全区亏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高山向盆地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40年来,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呈现西降东升的态势,新疆大部及河西走廊西部的部分县市,农田亏水量显著降低;西北中部及东部地区大部分县市,40年间农田亏水量呈"W"状波动,近10年亏水最为严重;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大部分县域农田水分平衡年际间变幅较小,中东部地区变幅较大;西北地区降水与农田水分平衡呈显著的正相关,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农田水分平衡的相关性不明显,蒸散量与农田水分平衡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17.
218.
垃圾渗沥液的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00I/d CWO小型工业试验装置对垃圾渗沥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WO技术装置对垃圾渗沥液(CODCr13377-1955lmg/L、NH3-N1730-1911mg/L)具有良好的净化处理作用。在270℃、9MPa的条件下,该渗沥液经处理后(催化反应时间40-60min),其中CODCr、NH3-N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水中的CODCr浓度可低于150mg/L、NH3-N浓度可低于0.5mg/L,两项综合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值,而且脱色除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19.
基于耕地资源约束的中国大豆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论文首先在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耕地资源约束与农产品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为重点,对主产区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大豆生产的资源、环境等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县为基本单元,对中国大豆主产区未来大豆最大可能生产规模进行了预测;在分析大豆主产区大豆综合生产潜力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20年之前中国大豆的最大可能生产能力在2800×104~3400×104t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豆生产和大豆加工存在严重的空间布局错位,应实施“南进北出”的大豆贸易战略;东北平原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大豆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但该地区也是玉米主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必然带来玉米种植面积的下降,也将影响未来中国玉米的供求,所以,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在“耕地资源-农产品”系统中研究耕地资源与农产品的综合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20.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生态损益核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生态损益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部分,是对自然资源分类核算的扩展和补充。本文梳理生态损益核算的总体思路,系统总结生态损益核算技术,以围场县为例进行实证,遵循先实物后价值的核算原则,选择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按不同的生态服务指标进行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并在已有的核算基础上计算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实物量参数和价值量参数,以便根据面积统计数据进行快速简洁的核算比较。研究发现:围场县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值为338.99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0.0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森林、湿地,核算期间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分别下降0.06%和0.22%,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增加4.47%。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量化自然资源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并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