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合理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流域为对象,对水生态安全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对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功能、风险”四要素,构建了“目标层-方案层-要素层-指标层”的评估体系,其中方案层包括水生态压力、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功能和水生态风险4个方面,涵盖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栖息地状态、水生态质量、水产品供给、休闲娱乐、水环境净化、重金属风险等9个评估要素18个评估指标,并详尽表述了各评估指标的内涵及其计算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ESI(生态安全指数),并根据ESI得分将水生态系统的安全评级分为安全(3.5≤ESI≤4.0)、较安全(2.5≤ESI<3.5)、一般(1.5≤ESI<2.5)、不安全(0.5≤ESI<1.5)和很不安全(0≤ESI<0.5)5个级别,构建了多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2.
构建CCMP再分析风场与Holland经验台风风场的叠加风场作为海浪的驱动风场,建立SWAN自嵌套模型对影响江苏沿海的典型台风"梅花"引起的台风浪过程进行模拟。在得出风场叠加方式的基础上,设计3种订正系数方案及3种权重系数方案共9种风场构建方案,分别对东中国海进行台风浪模拟并结合Jason-1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方案有效波高的相对误差最大可相差3%。选取最佳方案的模拟结果为嵌套区域提供波谱边界条件,对嵌套区域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浮标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台风经过江苏沿海期间,近岸海域最大波高可达5~6 m,中北部海域波浪以涌浪为主,而南部海域则以风浪为主。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有效性,将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暴露于商品DE-83(主要包含92%的BDE-209、6%的BDE-206、1.5%的BDE-207和0.5%的BDE-208)染毒的沉积物,进行60 d养殖实验。根据暴露期间中华圆田螺体内PBDEs含量与同系物组成的变化,探讨了田螺对DE-83的富集动力学、积累常数以及可能发生的生物转化。实验结果显示,DE-83主要同系物均能够被中华圆田螺积累,但是生物有效性非常低,BDE-209、BDE-207和BDE-206的吸收速率常数(ks)为0.029~0.042 d-1,BDE-207 > BDE-206 > BDE-209。依据动力学参数推算的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非常低,分别为0.05(BDE-209)和0.02(BDE-206和BDE-207)。暴露20 d后,中华圆田螺体内有低溴代同系物检出,其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BDE-209在中华圆田螺体内发生了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24.
2017年春夏期间南京地区臭氧污染输送影响及潜在源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与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利用后向轨迹模式计算了2017年春夏(4~10月)到达南京城区逐时的24 h近地面气团后向轨迹,并将后向轨迹数据与臭氧质量浓度数据结合,进行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在12~261 μg·m-3,超标共58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臭氧月变化呈现单峰状,其中6月臭氧浓度与超标天数最高,臭氧日变化总体呈单峰状,峰值浓度出现在14:00左右;模拟获得5136条轨迹,其中超标轨迹约占10%,超标轨迹月度分布差异较为明显,5、6两月合计占比约60%,经聚类分析得到气团输送路径共有6条,分别来自东北偏北、西北、西南、东南偏南、东南及东北方向,其中东南与东南偏南方向两类气团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3.33%和20.76%,且对应的臭氧浓度较高,对南京臭氧污染贡献较大;潜在源区分析WPSCF与WCWT的高值区一致性较好,均揭示臭氧污染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常州、无锡、苏州与湖州等环太湖城市,同时周边城市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南通与连云港等地是次要的潜在源区.臭氧污染区域输送贡献明显,需要强化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25.
论文以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在2006和2011年进行的农户和地块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种植制度“双改单”现象,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 在2006—2011年间,研究区玉米的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土豆的播种面积快速上升,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缓慢增加;复种指数明显降低,两熟制作物种植面积下降,一熟制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双改单”现象明显。② 非农收入变化、畜牧业收入变化、地块均面积和区位变量是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的主要原因。研究种植制度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政府制定有的放矢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根据省、市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常州武进区在前期外出学习考察之后.于2012年底率先对辖区内两个镇一个部门开展了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13年2月武进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单位、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及人员密集场所,全部接入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7.
三峡水库作为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储备库,其水环境质量关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本文剖析了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包括库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标准偏低,难以达到当前水环境管理要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欠账甚多,有效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问题多,难以稳定达到设计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推进建立三峡水库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资金保障;科学制定水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28.
基于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流域2017年6~9月采集的84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冻土区地下水δ~(18)O的变化范围为-15. 3‰~-12. 5‰,平均值为-14. 0‰;δD的变化范围为-108. 9‰~-91. 7‰,平均值为-100. 2‰,与当地大气降水相比,地下水较为富集重同位素;地下水线(LG)的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和局地大气降水线(GMWL和LMWL),表明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氘盈余(d-excess)变化范围为4. 9‰~25. 0‰,平均值为11. 6‰,低于大气降水平均氘盈余值;地下水同位素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不同时期影响地下水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化因素有所不同,在冻土的冻融前期(气温上升阶段),由于冻土活动层较薄,地下水受气温影响显著.虽然后期气温降低,但冻土活动层厚度依然在增加,此时地下水在土壤中滞留的时间的增加是地下水同位素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流域的地形特点、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断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能够为长江源多年冻土区的水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 ,广泛用于轻工、化工、冶金、制药、石油炼制等广大生产领域。本项目专为开发利用天然碱盐资源 ,含碱性物 (以Na2 CO3 计 ) 30 %以上的天然碱盐即能满足生产要求 ,制得含 5 0 %NaOH的烧碱溶液。项目甲年产2 1万t,投资 75 0万元 ;项目乙年产 5 3万t,投资 180 0万元。一年利税返还投资 ,适于天然碱盐产区开发和转化资源 ,发展地方经济。实施本项目可带动一些相关的产业 ,如项目甲每年需含 30 %碱性物的天然碱盐 5万t,生石灰 1 1万t;项目乙每年需含 30 %碱性物的天然碱盐 12 5万t,生石灰 2 75万t;以及相…  相似文献   
30.
黄河保护立法是体现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为集中力量解决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生态本底脆弱、系统环境超载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提升至立法层面.系统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以提升流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