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6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74篇 |
综合类 | 286篇 |
基础理论 | 78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卟啉作为人体早期砷暴露生物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析了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区和非砷中毒区(对照)居民尿样中砷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卟啉浓度,考察了燃煤污染造成的人体砷暴露与尿液中卟啉排泄改变的关系,寻求慢性砷中毒早期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尿卟啉Ⅲ(uroporphyrin-Ⅲ)和粪卟啉Ⅲ(coproporphyrin-Ⅲ)显著增高(P<0.01,P<0.01),粪卟啉Ⅰ(coproporphyrin-Ⅰ)比对照组增高,但不显著;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对照组和暴露组的中龄(20~40岁)群体尿液中,尿卟啉Ⅲ的浓度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之间呈显著性的差异(P<0.01),其它年龄组中,这一指标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分层比较,低龄组(<20岁)尿卟啉Ⅲ和粪卟啉Ⅲ比对照显著增高(P<0.01,P<0.01),中龄组(20~40岁)和高龄组(>40岁)粪卟啉Ⅲ比对照显著增高(P<0.05,P<0.05);此外,砷暴露组尿液中砷与总粪卟啉和总卟啉呈正相关(r=0.623,r=0.549).结果表明,人体砷暴露会导致尿液中卟啉排泄的改变,提示卟啉有可能作为慢性砷中毒早期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33.
234.
235.
以偏钛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经煅烧制备g-C_3N_4/TiO_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研究不同原料配比、煅烧温度和升温速率等制备条件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UV-Vis DRS、FT-IR、XRD、TEM和PL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制备的复合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考察了催化剂酸化改性处理对亚甲基蓝光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偏钛酸)∶m(三聚氰胺)为1∶4、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min时,g-C_3N_4/TiO_2复合纳米材料对20 mg/L亚甲基蓝的可见光降解效率最高,其3 h时降解率可达99.64%。经酸化改性处理后的催化剂,其电子空穴复合率被有效降低,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此外,光催化机理的研究表明,·O_2~-是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36.
对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的风化壳(简称本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探讨了地下水中溶质的来源。研究发现:就本区而言,地下水中的溶质以Ca^2+、Mg^2+、Na^+ + K^+、HCO3^-为主,属超淡、极软、弱-中性的重碳酸型水,但不同地下水类型、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溶质的组成特征不同,因此又存在差异性和水平分带性;与邻区相比,表现出花岗岩风化壳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典型性;与花岗岩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与河流对照组比较,表现出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的溶质来源于岩石风化析出、大气降水输入和生物作用输入,贡献率分别为62.4%、21.6%和9.1%;岩石中含量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溶解度越高的矿物,贡献率越大;金属阳离子和可溶性SiO2,都来自岩石的风化析出(Na^+有11.7%来自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后随大气降水输入);阴离子和游离CO2都来自大气降水和生物作用输入;大气降水输入的C1^-、SO4^2-、NO3^-、F^-,部分来源于海水蒸发,部分来自大气污染,C1^-、NO3^-还有少部分来自生物作用。大气污染物输入地下水的绝对量虽小,但酸性强,对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作用不小。 相似文献
237.
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静态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ΔGo)、焓变(ΔHo)和熵变(ΔSo).结果表明,平衡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Cu2+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ΔHo和ΔSo分别为12.206kJ·mol-1和21.534J·mol-1·K-1,ΔGo为负值,表明板栗壳吸附Cu2+为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推导出的板栗壳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预测将一定体积一定起始浓度Cu2+溶液经过吸附降至所需浓度的板栗壳用量. 相似文献
238.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质量如何将会对环境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首先就要明晰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以环境监测工作的“五性”为基础,简要阐述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39.
240.
以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为萃取相,在电场作用下富集目标物,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硝基苯污染物的测定.考察了电压大小、萃取时间、洗脱时间、离子强度和溶液pH值对电增强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的萃取量与膜上所施加的控制电位相关,阴极极化时,膜对硝基苯的萃取量增大;在阳极极化时,膜萃取量减小.在电压为-0.3kV,硝基苯溶液pH=4的条件下,萃取20min,得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μg·mL-1,在0.05~3.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为0.9929,变异系数小于5%.用上述方法分析鱼塘水,硝基苯3种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9.8%~108.2%.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环境水样品中的硝基苯去除又可用于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