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6篇
环保管理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下接噪矿工疲劳主观症状调查研究刘卫东,邢娟娟,孙学京(煤炭工业部职业医学研究所,北京102300)疲劳是造成煤矿井下工伤事故的原因之一,它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很大,因此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疲劳产生时,人体综合地表现出一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矿工人体能负荷、疲劳与工伤事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煤矿井下事故对矿工威胁很大,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原因。测定不同工种井下矿工的体能负荷情况,并根据FIX疲劳指数的测定,分析矿工劳动负荷与工伤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相对的事故发生率也越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发生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工运动负荷实验对心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大心率预计值是评价工人负荷、疲劳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的运动 强度下与耗氧量、工作负荷程度呈坶性关系。我们对101名井下矿工采用自行车功率计测定的方法,用BHL6000电脑心率测定仪测定其心率的变化以了解正常矿工心率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放工人的负荷与心率数学模型,进而作为评价体能负荷状态与疲劳水平的观察和评价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推算矿工最大心率公式为194-年龄,建议今后在工作吧采用此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推动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紧急救助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由于救援不及时,往往延误最佳施救时机,扩大事故后果.紧急救助员作为一种新的职业由家正式公布,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实施现场救护,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紧急救助员的任务是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作为第一目击人及时在第一时间施救,及时处理事故现场,协助指挥尽快疏散人员和为挽救受伤人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紧急救助员属于志愿者的一种,也可以实行国家认证,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自愿应急救援人员,是专业救援队伍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实切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强度,探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劳动强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采用高温环境模拟仓实验与建筑行业露天高温作业现场调研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环境和心血管体能负荷值(%CVL)作为高温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参照指标。提出了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的技术方法和针对不同程度高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建议,为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急准备文化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准备文化包括知识文化、应急意识和观念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应急文化最终体现在应急行动上。推进和实践应急准备文化应从理念和意识的形成,抗灾救灾理论研究和应急文化的教育,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抗逆力的培养和形成,政府、社会和公民责任和义务,公共危机教育和认真总结分析巨灾后的应急救援工作得失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OSHMS审核与劳动保护用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