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之一,根据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两个问题,一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使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洪涝灾害相协调,这属于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防洪减灾系统能否持久地发挥作用,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即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问题,首先讨论了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涵义,提出了可持续性评价的5个准则,即功能持久性,风险最低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承受性及社会可接受性,其次,以长江中游平原分蓄洪工程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择有效蓄洪量,蓄洪面积,围堤长度,耕地面积,区内人口,区内安全台面积等为指标,建立了分蓄洪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均衡规划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2.
根据瓜尔豆胶在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COD的值高达216000mg/的特点,分别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①调pH=6.84,按0.5%质量比加入活性炭吸附荆,静止20天,此时去除率为87.7%;②用饱和硫酸铝2mL+适量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去除率为36.5%;③原液先蒸馏出1/4体积后在釜液中按3%的质量比加入Ca(OH)2,计算去除率为89.6%④利用铁炭屑以5:1的质量比形成微电池的方法作用两小时后再按3%的质量比加Ca(OH)2絮凝,此条件下去除率高达91.7%。经过比较得出第四种方法是最经济有效的,对该特种废水起到了很好的预处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3.
利用孢粉记录追踪过去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处地层化石孢粉序列,采用直接提取和集成方法获得568条具有年代的伴人孢粉(禾本科、石竹科、杨属、十字花科、委陵菜属、车前属、紫菀属、藜科、狼毒属)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高原4个分区的人类活动指数。同时结合本区已有研究资料,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人类活动历史。研究表明:(1)Ⅰ区东北区,6.0~5.3 ka B.P.早期人类已开始活动,但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对植被影响较弱;5.3~4.5 ka B.P.人类活动得到扩展,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加剧了对植被的破坏;3.5~2.0 ka B.P.随着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导致过度放牧、森林面积减少及风沙活动增强。(2)Ⅱ区东南区,5.0 ka B.P.左右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开始显现;4.5~3.5 ka B.P.植被受人为干扰显著;3.5~2.0 ka B.P.人类活动扩张至高海拔地区,对植被影响范围随之扩大;(3)Ⅲ区西南区,5.7~4.5 ka B.P.农业生产活动开始且得到发展,环境效应逐渐凸出;4.5~2.0 ka B.P.人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对植被影响亦进一步加剧;(4)Ⅳ区西北无人区,受资料所限并未充分讨论,但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早中期本区已有人类进行狩猎采集活动。  相似文献   
124.
潘坚云  梅名庆 《灾害学》1997,12(4):89-93
对震灾危机状态下的获胜心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灾时心理获胜的三个步骤,探讨了如何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树立获胜心理.  相似文献   
125.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沙质海岸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2种重要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依照各种群在2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生态位扩展型、衰退型、敏感型和稳定型4个种群类型;天然林中的演替优势种在木麻黄林的灌木种群中已有较大数量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但由于人工林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相对激烈,群落组成不稳定;天然林中大部分乡土树种生态位宽度较之在木麻黄林中大为增加,但除敏感型种群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以外,天然林中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之在木麻黄林中有所降低,说明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天然林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竞争相对缓和。总体来看,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天然林生态位配置比人工林更优化,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更有意义,因此实现乡土树种与木麻黄的合理配置对建设稳定型沿海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磺胺类兽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磺胺类兽药(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污染对土壤蔗糖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类兽药可显著抑制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其抑制率可达50%以上。兽药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最大抑制率和激活率可达98.6%、580%。兽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以激活作用为主,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呈现"激活-抑制"的循环趋势。兽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培养前期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时抑制;培养后期低、高浓度时均抑制。兽药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培养前期激活,培养后期抑制。  相似文献   
127.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制造(热加工)类专业统编教材《冲模图册》审稿会在九江召开。《冲模图册》的修改稿由太原重机学院编写。主审单位为清华大学和武汉工学院。武汉工学院姜奎华院长和清华大学郑可锽副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8.
冬季天津家庭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家庭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程度,采集天津市13户家庭住宅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采用GC/MS分析了DMP、DEP、DBP、BBP、DEHP、DO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结果表明,室内空气颗粒物中DMP、DEP、DBP、BBP、DEHP这5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所有家庭均被检出,DOP在部分家庭检出.其中,DBP和DEHP为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中的6种物质占ΣPAEs颗粒相的比例规律相同,DBP和DEHP较大,分别为13.92%~91.50%、5.56%~85.08%和20.88%~93.95%、5.53%~75.90%;其次是DMP、DEP和BBP,DOP最小.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AEs的分布显示,大多数PAEs易吸附在粒径较小的细粒子PM2.5上;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上PAEs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受房间的装修时间、装修特点、生活习惯、吸烟、烹饪、塑料制品使用量、室内清洁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目前尾矿库风险评估的通用方法,是以尾矿坝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作为衡量尾矿库溃坝灾害风险度的唯一指标。该方法忽视了尾矿库固有致灾强度的自然属性,以及尾矿库下游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致使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溃坝风险与在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展的上海市溃坝的风险相同的不科学结论。基于脆弱性理论,在综合考虑尾矿库溃坝固有风险和承灾体内在脆弱性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尾矿库溃坝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损失率的承灾体风险损失评估方法,获得人口、财产和生态系统三类承灾体风险损失度,并建立了尾矿库溃坝灾害风险损失度评估方法。相关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尾矿库溃坝灾害脆弱性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0.
笔者所在的胜东社区为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二级单位,现有职工3678人。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党委和管理中心把发展教育、强化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并在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和方法以及培训激励机制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