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浙江省近700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镉、砷、汞7种重金属和砷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和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并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和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提供参考。经统计分析,建议实验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15%;铅,≤15%;锌,≤15%;铬,≤15%;镍,≤15%;镉,≤20%;砷,≤15%;汞,≤50%。建议实验室间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25%;铅,≤25%;锌,≤20%;铬,≤20%;镍,≤25%;镉,≤35%;砷,≤25%;汞,≤55%。  相似文献   
64.
周丛生物在稻田土-水界面上广泛存在,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土壤养分转化,但其生物质的腐烂分解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铁和磷耦合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开展微宇宙实验向水稻土中添加不同量的周丛生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表征DOM分子组成,分析周丛生物腐解对水稻土DOM组分、Fe2+含量、氧化铁活化度(Feo/Fed)、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的腐解显著提高土壤DOM含量,改变DOM不同组分占比,其中,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增加1.97%~9.74%。同时,土壤Fe2+含量显著增加,Feo/Fed升高,土壤还原性增强。此外,土壤无机磷含量增加,其中,磷酸铁盐(Fe-P)变化幅度最大,土壤磷的有效性增加。周丛生物腐解改变土壤DOM组分和铁形态,而DOM中单宁类物质等惰性组分可以通过影响矿物对磷的吸附来影响磷的有效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添加周丛生物腐解处理与对照之间DOM含量、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磷酸铝...  相似文献   
65.
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笔者选取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讨论,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结果表明,两国的土壤基准名称、保护对象和毒理数据处理措施等存在差异,这与各国的具体制定策...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噪声污染防治受到高度重视,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噪声监测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在噪声污染状况判断、污染来源识别、声环境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监测体系更加完善、监测能力明显提升、监测质量持续加强、监测信息发布及时和监测产业发展迅速五个方面,提出现代化噪声监测体系的建设思路及目标,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2018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018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较重,以石家庄、邢台、邯郸、晋城、长治为中心的区域污染最重,此次重污染过程呈污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受微风、高湿、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颗粒物污染不断积累和二次转化。除夕(2月15日)至初六(2月21日),北京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源,张家口、保定、太原、郑州为燃煤源,太原和廊坊烟花源占比高于其他城市。自除夕(2月15日)下午开始,区域内各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相关离子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北京、保定烟花源贡献率与贡献浓度与2017年春节期间相比有所下降。2018年春节期间PM2. 5浓度明显高于2015—2017年,区域南部空气质量较差,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以石家庄、邢台、邯郸、长治、晋城为中心的区域。  相似文献   
68.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69.
污染底泥修复研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章概括介绍了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底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底泥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技术。物理修复见效快,但成本高;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投入低,处理量大,但处理效率低,难以见效。将这三类技术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及其对炭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存在下苯酚的臭氧化降解,以及臭氧化过程对炭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存在下的臭氧化能够显著提高苯酚的分解和矿化,ACF的用量为1 g时.反应10 min后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8%和88.4%,而活性炭在同样条件下对苯酚和COD的去除率仅分别为68.0%和63.6%;臭氧化后的ACF表面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都发生了变化,内酯基减少,羧基、羟基和羰基增多,表面更亲水;比表面积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微孔,而微孔体积的减少表明较小孔径的微孔数量显著增多,同时出现极少量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