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459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岱海沉积物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内源污染释放风险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逐年上升.通过分析岱海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及中心湖区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特征,计算沉积物NAP (native adsorbed phosphorus,吸附解吸态磷)浓度和EPC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平衡磷浓度),明确岱海各湖区沉积物磷的"源-汇"转换机制.结果表明: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沉积物样品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且沉积物吸附磷的速率较快,最高吸附速率达11.45 g/(mg·min),在8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可趋于平衡状态.②修正后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为0.907 6~0.974 2)能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行为,且通过参数计算发现,岱海中心湖区的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磷吸附量,最大值为0.867 mg/g.③通过对比NAP含量、沉积物EPC0与间隙水中SRP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可溶性活性磷)浓度,发现岱海中心湖区...  相似文献   
572.
位于嘉兴市中心城区的南湖及周边水体(简称南湖水系)是杭嘉湖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史监测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了南湖水系水-沉积物中磷的时空分布、形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湖水体总磷(TP)浓度为0.121~0.388 mg/L,高值多出现在入湖河道附近,且夏季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南湖周边水体TP浓度为0.026~0.588 mg/L,高值多出现在西、北部河网;颗粒态磷(PP)是南湖水系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南湖水系表层沉积物中TP浓度为479.91~3 456.55 mg/kg,显著高于我国东部部分湖泊,TP浓度呈现由南湖向周边河网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的磷以无机磷(IP)为主,且生物可利用IP形态总和在IP中的占比(59.23%)高于较稳定的IP形态(40.77%)。水体中的磷与水体悬浮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受到内源释放和外源输入的共同影响,应着力于降低水体悬浮物浓度,通过实施底泥疏浚,结合水生植物恢复,达到降低水体磷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3.
可渗透反应墙(PRB)是一种高效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数值模拟方法有助于评估在不同参数(如尺寸、安装位置和朝向、渗透系数等)下的PRB性能,常作为PRB工程设计和长期运行的基础。归纳总结了典型地下水模型和软件在PRB设计中的应用特点,梳理了国内外数值模拟方法在PRB工程设计、寿命评估和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数值模拟在PRB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PRB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4.
有机氮(ON)在雨水径流氮素污染中起关键作用,但多数研究只关注可生物降解有机氮的生物转化去除,忽略了占比较高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氮.以生物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其对雨水径流典型难生物降解有机氮(吲哚)的吸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原始生物炭对吲哚有较高的单位吸附量(45 mg·g-1),生物炭投加浓度为0.4 g·L-1时其表面平均吸附位点利用度最高.H2O2和NaOH改性生物炭对吲哚的吸附量是原始生物炭的1.3倍和1.6倍,吸附机制包括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π-π EDA)作用,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其中H2O2改性通过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来加强氢键和π-π EDA作用,而NaOH改性生物炭通过大幅提高生物炭比表面积来加强疏水相互作用,故NaOH改性吸附效果更优.综上,生物炭对难生物降解有机氮具有较强去除作用,通过NaOH改性还能大幅提高效率,故在雨水径流氮素污染较高的地区把NaOH改性生物炭作为生物滞留池中的填料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75.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是东(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关注。针对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特征,分别从森林、矿山、草场、湿地、水体等各要素层面识别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在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设计思路、总体布局及具体工程方案。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存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减弱,废弃矿山生态破坏,草场面积缩减与退化,湿地面积萎缩,局部水体功能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结合区域的湖泊、山脉、河流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提出构建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两屏一带一区”(小兴安岭生态安全屏障和完达山生态安全屏障、松花江水土污染防控带、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整体推进森林保护修复、矿山环境治理、土地整治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五大类工程。方案实施预计将为区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6.
为了对次级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进行深入研究,把长江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回水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临江河回水区中游叶绿素a含量及其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临其叶绿素a浓度的时间分布,对叶绿素a浓度及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变化范围为227~661 mg/m3。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与水温、流速、透明度、COD、总磷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不显著。经过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以水温、流速和总磷为自变量,叶绿素a浓度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通过对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控制临江河回水区水体中磷含量应是其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点,防治工作应主要在春末和整个夏季,尤其是在5、6月份。  相似文献   
577.
EIN3/EIL家族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包括果实成熟在内的众多生长发育过程.对中华猕猴桃EIN3/EIL家族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鉴定得到8个EIN3/EIL转录因子;其蛋白序列包括1个酸性氨基酸富集区、1个脯氨酸富集区以及5-7个碱性氨基酸富集区.包括中华猕猴桃在内的20种植物的EIN3/EIL成员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IN3/EIL基因在众多植物基因组中同时存在趋同和趋异的进化趋势.中华猕猴桃EIN3/EIL基因家族成员的增加主要源于其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全基因组三倍化倍增事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中华猕猴桃EIN3/EIL基因呈现组成型的高或低表达两种截然相反的基因表达趋势.本研究鉴定得到了中华猕猴桃EIN3/EIL家族的成员,系统揭示了其成员蛋白序列中的保守区域、在不同植物物种中的进化趋势,植物基因组倍增所导致的家族成员增加,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显著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可为中华猕猴桃EIN3/EIL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候选基因以及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78.
铁碳(Fe-C)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污染场地中COCs的去除。综述了近年来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水热碳化法、球磨法和绿色合成法),总结了几种常见碳材料载体(包括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优缺点,梳理了Fe-C复合材料与COCs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吸附、还原脱氯和刺激微生物脱氯),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Fe-C复合材料用于实际COCs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9.
“Good Tourism”即善行旅游,是基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和可持续旅游基础上精炼出来的一种旅游新概念、新发展、新理念,已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业内广泛认可.从解读善行旅游内涵着手,抓住其内在特性,深入挖掘湄洲岛发展善行旅游的优势条件和湄洲岛善行旅游发展的文化、政治、环境、经济等使命.在此基础上,湄洲岛应采取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提升旅游服务理念、塑造旅游品牌形象等创新型策略发展善行旅游.  相似文献   
580.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季N2O排放通量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麦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下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的冬小麦生长季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3.75μg·m-2·h-1、39.94μg·m-2.h-1和48.83μg·m-2·h-1,无植株参与下分别为73.48μg·m-2·h-1、52.97μg·m-2·h-1和63.60μg·m-2·h-1,麦季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与5 cm、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400*~0.654**,n=28)。小麦种植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无植株参与的N2O季节总排放量显著高于有植株参与的处理(P<0.05);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农田N2O季节总排放量(P<0.05),有植株参与下麦季N2O总排放量少耕较免耕和传统耕作分别减少37.3%和17.9%,无植株参与下分别减少28.0%和16.7%。研究表明太湖地区冬小麦采用少耕措施可减少麦季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