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提高士兵系统元器件可靠性,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士兵系统电子装备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方法 以士兵某探测器设计过程为研究对象,依据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和规范对2种可靠性保证要求表征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应力分析法针对士兵电子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结果 该探测器的MTBF值为90 345.56 h,达到了该设备基本可靠性要求。当产品工作到2 a时,探测器任务可靠度为0.833,达到了该设备任务可靠性要求。结论 提出的方法可为士兵系统电子装备可靠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五种底栖动物对优控污染物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以及欧盟、美国和中国优控污染物名录,搜集、筛选了伸展摇蚊、日本沼虾、河蚬、霍甫水丝蚓和泥鳅等5种代表性淡水底栖动物的优控污染物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淡水底栖动物毒性最大的10种优控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两大类.对筛选得到的10种优控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伸展摇蚊与泥鳅对有机氯农药较为敏感,具有作为相关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以及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3.
以六家矿WⅡN16-7综放工作面为试验地点,研究采空区氧化带漏风情况。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防火注氮技术原理,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确定注氮防火基本参数。首先,利用热重试验方法确定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根据惰化防火指标,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确定采空区在注氮和不注氮情况下自燃"三带"分布。然后,根据自燃"三带"分布范围,构建氧含量分布数学模型,计算出采空区氧化带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平均值。最后,基于以上参数,通过反演计算得到采空区氧化带漏风量。计算结果表明,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为15.12 m3/min,约占总供风量的2.1%。  相似文献   
44.
水质基准鱼类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敏感受试生物的筛选是水质基准研究的关键环节,鱼类是水质基准重要的保护对象,各国在水质基准制定中都要求利用鱼类毒性数据. 依据地理分布及毒性数据丰度,筛选出我国以鲤科鱼类为主的17种本土代表性鱼类. 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筛选出对本土代表性鱼类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氯酚类、分子氨及农药等,并分析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依据累积概率对鱼类的物种敏感性(累积概率<15%)进行分类. 结果表明:有10种本土代表性鱼类对污染物敏感,包括鲤科的鲤鱼(其对氰戊菊酯、福美双敏感,对二者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0%、14.29%,下同)、草鱼(三唑磷,9.09%)、鲢鱼(甲氰菊酯,12.50%)、鳙鱼(镉,7.14%;敌敌畏,13.63%)和鲫鱼(无机汞,11.76%),以及非鲤科的泥鳅(敌敌畏,9.09%)、黄颡鱼(敌敌畏,4.55%;氧化乐果,14.29%)、黄鳝(氯氰菊酯,8.33%)、鲻鱼(硫丹,8.33%;氰戊菊酯,6.25%)和鳜鱼(分子氨,9.09%). 上述物种可作为相应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本土敏感受试鱼类.   相似文献   
45.
搜集筛选了二甲苯对我国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物种涵盖了昆虫类、甲壳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环节动物类、软体动物类、轮虫类和浮游植物类。数据分析表明,甲壳类生物对二甲苯最为敏感。采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对二甲苯水质基准进行推算,得出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二甲苯急性基准域值为1.41 mg·L-1,慢性基准为0.57 mg·L-1。基于获得的二甲苯基准值对我国部分流域二甲苯的暴露生态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二甲苯并未对这些水体中的水生生物造成潜在风险。本研究将为二甲苯水质标准的制修订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杭州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利用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的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杭州市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排放清单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分析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能力。结果显示,杭州市VOCs逐月变化呈现“冬高夏低”的特征,烷烃在总VOCs中的占比最高。根据PMF解析,对杭州市VOCs浓度贡献最大的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排放源。排放清单中,溶剂使用排放源和工业排放源为贡献最大的来源。与排放清单结果相比,PMF结果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汽油挥发排放源贡献率偏高,与监测点位于城区环境、距离工业园区较远有关,因此VOCs污染防控应针对不同区域精准施策。从各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来看,烯烃和芳香烃是贡献最大的组分。  相似文献   
47.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番茄根际土壤中的持留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分室根箱法模拟根际微域环境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初始浓度高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在土壤中的持留都可较好地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初始浓度越高,持留半寿期越短.土壤中DEHP浓度的增加可引起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增加.但在DEHP初始浓度低、中、高3种情况下都表现出在根际土壤(0~5mm)中DEHP的残留浓度比非根际土壤(25~30mm)中的残留浓度稍高,持留的半寿期(t1/2)稍长的趋势,说明植物的生长并没有加速DEHP的降解.不添加DEHP的根室土壤中DEHP浓度始终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植物组织中DEHP的含量很低,处理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DEHP在土壤中随水溶液的扩散和由于植物根系生长活动引起的迁移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48.
论述了安全评价模式建立的意义,提出了安全评价模式的概念,建立了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建立的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主要由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3部分组成.在辨识危险源之后,应分别从设备、单元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职业卫生、工艺危险性5个方面入手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也是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评价对象,其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的内容也不同.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指出了当前我国安全和卫生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分析了把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结合在一起由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便于实现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9.
大叶黄杨和黄杨是城市绿地2种常见园林灌木,对锌(Zn)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潜力。为探究这2种灌木对Zn的富集特征和耐性机制,文章通过盆栽污染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浓度Zn处理(0、500、1 000、1 500、2 000 mg/kg)对2种灌木叶、枝、根生物量与Zn富集含量和转移特征的影响,分析Zn在2种灌木根系中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特征,对根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根细胞壁的Zn吸附固定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处理下,大叶黄杨和黄杨的叶、枝生物量无明显变化,但根系生物量明显下降。各器官中Zn含量随着Zn处理浓度升高呈增长趋势,整株Zn含量的最大值为1 046.9 mg/kg(大叶黄杨)、2 632.78 mg/kg(黄杨),黄杨对Zn的富集能力大于大叶黄杨。Zn含量均为根系最高,根系中Zn主要以NaCl提取态和HAc提取态存在,占比分别为19%~54%、13%~27%,主要分布于根系的细胞碎屑组分,占比41%~70%,其次是金属富集颗粒和热稳定蛋白组分,占比分别为11%~29%、4%~28%。高浓度Zn处理下,2种灌木根系细胞中均出现黑色颗粒物质,大叶黄杨根系细胞受损程度相对较小,说明...  相似文献   
50.
一株耐铜细菌的鉴定及富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铜矿污染区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耐铜菌株USTB-E,最高耐受浓度为560 mg/L,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出此菌株为假单胞菌。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pH为6.0,渗透压为0.3%。为了研究该菌耐铜机理,实验对铜离子富集机理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USTB-E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