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改性硅酸钙(CSH)对重金属废水中Ni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越  郑欣  徐畅  严群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5):1904-1908
以硅灰石和氧化钙为原料制备改性硅酸钙(CSH),为了探讨改性硅酸钙对Ni~(2+)的吸附特性和机理,考察了初始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初始Ni~(2+)质量浓度和硅酸钙使用次数等因素对模拟废水中Ni~(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在3.0~6.0、吸附剂投加量为1g/L、含Ni~(2+)废水质量浓度小于200 mg/L、硅酸钙前两次使用时,CSH对Ni~(2+)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CSH对Ni~(2+)的吸附,得到CSH对Ni~(2+)的最大吸附量为417 mg/g。结合吸附前后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推测出CSH的主要结构为Ca Si2O5,CSH对Ni~(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CSH表面并且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行的。通过对CSH吸附去除Ni~(2+)过程中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推断出97%的Ni~(2+)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去除,剩余的Ni~(2+)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去除。  相似文献   
62.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 结果显示:①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 ②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 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 mg/L. ③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 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63.
以尾矿溃坝砂流下游演进动力学过程为研究重点,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动力学等运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描述尾矿坝溃决泥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对溃坝后的砂流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某溃决尾矿坝为例,对溃坝后下泄砂流演进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得到的最终影响范围及泥深均与该溃决尾矿坝溃后的现场观测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4.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脱氢酶、转化酶、脲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之后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是施肥高于不施肥,施肥处理间从高到低依次是OM(有机肥)、1/2OM 1/2NPK、NPK、NP、PK、NK。同时,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转化酶与磷酸酶的活性趋于增高,而脲酶活性的年际变化规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互不相同。另外,OM与1/2OM 1/2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最高,而施化肥处理中只有NPK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N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其它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保育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5.
库区蓄水后大宁河神女溪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分别对大宁河与神女溪回水段水体进行了富营养化调查和监测,监测项目SD、TN、TP、CODMn和chla。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为富营养化的发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可预测的未来,富营养化有加重的可能。  相似文献   
66.
MBR法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法是一种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小的特点,本文主要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其工艺特点进行描述,重点对MBR法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并对MBR法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2001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 2 0 0 1年全海域海水、沉积物、生物监测结果 ,对全国海洋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2 0 0 1年 ,我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国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上年略有减小 ,但近岸海域污染仍然较重 ,局部海域环境质量继续呈恶化趋势 ;除个别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较大程度污染外 ,其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尚好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状况基本良好 ;海洋赤潮发生次数增多 ,影响面积扩大 ,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68.
三峡库区蓄水后支流回水段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回水段的营养特征及其变化情况,2004年4月分别对大宁河、神女溪、抱龙河与大溪河回水段水体进行了富营养化调查和监测,调查监测的项目包括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等重要指标。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与相关性分析,初步研究了支流回水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库区支流回水段的营养盐浓度并不比长江干流高,但库区支流回水段的中下游区域已经发生了轻度富营养化;相关公式的建立有助于掌握支流回水段的水质状况;叶绿素a与氮、磷等营养盐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和电导率则呈较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在南京北郊开展为期45d的雾外场综合观测试验,并在2017年12月30~31日一次浓雾过程中,利用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采集三级分档雾水样品 (三级切割直径:S1, > 22μm;S2,16~22μm;S3,4~16μm),测定了样品的有机酸和无机离子浓度以及pH值和电导率,以探讨南京三级粒径雾水的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组分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南京三级粒径雾水呈碱性,Ca2+,NH4+,SO42-和NO3-为三级分档雾水的主要离子组分.甲酸根(HCOO-)、甲基磺酸根(CH3SO3-)、草酸根(C2O42-)和乙酸根(CH3COO-)为主要有机酸组分.总离子浓度和各种离子浓度的体积加权平均随粒径变化呈“U”型分布,且在4~16μm小雾滴中富集.4种主要有机酸离子浓度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雾水中Ca2+和NH4+是导致雾水呈碱性的主要原因.与2013年相比,2017年雾水酸度大幅降低,主要由于致酸成分的减少和中和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污染来源,以及中小雨型径流水质的冲刷规律.结果表明,宁波市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污染指标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介于23.88~102.31、 0.40~1.69、 3.41~8.71、 0.09~0.50及37.6~323.4mg·L~(-1)之间.除广场外,其它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COD和总氮污染严重,屋面、商业街和小区雨水径流氨氮显著高于广场、绿地和主干道(P0.05),商业街、主干道和绿地雨水径流总磷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它下垫面;屋面、广场、主干道及商业街雨水径流中的TSS与COD、氨氮、总磷具有同源性质,绿地和小区雨水径流的氨氮和总氮具有同源性质;在中小雨情景下屋面和绿地等下垫面的氨氮较易形成初始冲刷效应,而广场、小区和城市主干道等下垫面的总氮和总磷初始冲刷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