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将重金属降解、富集、转移而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过程。综述了植物修复(植物体内降解、植物根系钝化、植物吸收富集、植物气化)、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影响因,通过在全国8个省具有代表性的设施蔬菜产区采集土壤和肥料样品,系统研究了设施栽培年限、肥料施用、土壤性质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Cd累积量及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天栽培相比,设施条件下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Cu、Zn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浓度均呈明显的累积趋势,栽培年限>15a时的设施土壤Cu、Zn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浓度分别是露天栽培土壤的1.57、2.16、1.67、3.28、1.96、2.00倍.Pearson分析表明设施菜地土壤Cu、Zn、Cd均与土壤SOM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其在来源上较强的相似性,进一步对设施栽培土壤主要投入品中Cu、Zn、Cd含量分析表明,猪粪、商品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中Cu、Zn均超过了100mg/kg,Cd超过了1.0mg/kg,且投入量较大,是设施栽培土壤中Cu、Zn、Cd的主要贡献者,而秸秆和部分化肥(如尿素、硫酸钾)中的Cu、Zn、Cd含量均极低,对设施栽培土壤累积贡献微乎其微.pH值和CEC是影响Cu、Zn、Cd在土壤中累积活度的关键因素,其中随着pH值的升高土壤Cu活度表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土壤Cd活度则表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仅在pH<6.26时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土壤CEC的升高对土壤Cu活度表现了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土壤Cd活度表现了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土壤Zn活度仅在CEC<5.83时随着CEC升高表现下降显著线性相关趋势.因此,防止设施栽培土壤Cu、Zn、Cd的累积与污染,选择重金属含量低的肥料和调控土壤理化特性(尤其是pH值、CEC)则是缓解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进而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及时掌握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所关注污染物和修复后再利用土地类型信息对深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信息公示平台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了我国537个污染场地案例信息数据,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利用的变化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537个污染场地中约有66%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等先行地区;从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开始,场地修复管控数量增势凸显,2018年污染场地修复管控数量达到峰值;原用地类型归属化学工业、金属制品、冶炼等行业的比例较大,且重金属、苯系物为主的再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石油烃是典型污染物;在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实施前后,包含苯系物、多环芳烃类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的出现频次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有机农药类和多氯联苯(总量)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污染场地用途大部分是敏感用地类型中的居住用地,且这类场地的原行业类型为化学工业、金属制品等特征污染物危害较大的行业. 研究显示,利好政策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场地的修复管控工作,以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是我国未来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再利用类型为敏感用地类型场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25.
等离子体热解废弃轮胎的产物包括可燃气、固体产物两部分,本文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SEM扫描、XPS表面分析、NMR分析等手段考察了等离子体热解固体产物的特性,并与轮胎工业用碳黑做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废轮胎等离子体热解固体产物可作为热解碳黑进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6.
27.
对于从各关、停、并、转的水泥厂检查出的数十枚闲置放射源,苏州市有关部门从1999年7月中上旬起陆续实行安全处置———统一运送南京,存入省放射废源仓库。采取这一措施的起因,缘于一个月前的一起幸免的重大放射事故。1999年6月18日下午16时许,苏州市环保局接报:太仓市有关执法人员在破产的市水泥厂核查放射源时,发现一枚“铯137”料位仪竟随同被拆除的生产设备,作为废钢铁卖给了张家港市的江苏沙钢集团。废钢运输船已停靠钢厂码头等待卸货。19时30分,苏州市派出的环保、卫生、公安部门和市防疫站放射卫生专业人员5位…  相似文献   
28.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保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环保执法作保证。加强环保执法,是过渡时期强化公民环保法制观念的客观需要。新旧体制的变革,必然会对公众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人们用新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一系列的传统观念,实现观念的更新。这是变革时期的特点。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也有正确与谬误之别,需要我们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以分析和判断,防止观念更新中的盲目性。在有的地方把“环保部门不过…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五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已烷萃取,直接用带ECD的气谱仪测定。色谱柱为长1.5m、内径3mm、填充5%OV-1/Chromosorb WHP(80—100目)的玻璃柱,此柱对五种拟除虫菊酯的分离效果较好。0.002—0.1ppm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90.77—104.95%,变异系数为2.23—6.88%。最低检测浓度为1.2×10~(-4)—2×10~(-3)ppm。  相似文献   
30.
泥炭预处理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C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炭改性去除水中COD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磷酸、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酸、碱改性过程中,用5%的硫酸改性的泥炭去除COD的效果最佳,改性泥炭用量为每10 g/100 mL,吸附时间为60 min,pH为10的试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68.5%以上,磷酸较硫酸次之,去除率为55%左右,而盐酸和硝酸较差分别为45%和38%,氢氧化钠为40%左右。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泥炭表面的结构,硫酸改性后的泥炭表面结构比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用原子吸收法对泥炭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比较,表明泥炭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率。本研究为泥炭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