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957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江西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乳酸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IC+A/O+BIOFOR联合工艺进行处理。当进水ρ(COD)平均为5 483 mg/L,ρ(NH3-N)平均为97.83 mg/L时,出水ρ(COD)平均为84 mg/L,去除率达98%;出水ρ(NH3-N)平均为12.07 mg/L,去除率为88%...  相似文献   
972.
欧阳二明  王伟 《环境科学》2010,31(10):2405-2410
采用高温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结果表明,高温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的有机负荷(COD)由7.762kg/(m3·d)提升到13.106kg/(m3·d)后,会导致反应器内VFA的积累,pH和产气量的下降,反应器出现"酸化"现象.这种酸化现象属可恢复性酸化.系统恢复后,ASBR的有机负荷(COD)能达到10kg/(m3·d).高温ASBR在有机负荷(COD)为2.523、4.196、7.762、10.091kg/(m3·d)时的产气率(CH4/COD投入)分别为250、247、219、187mL.高温ASBR的有机负荷OLR与产甲烷速率MPR和COD产气率之间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OLR的增加,产甲烷速率增大,COD产气率减少.  相似文献   
973.
设计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分格复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出水为初始微污染水,调试反应器对微污染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同时对填料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曝气量为3.0 L·min-1,水力负荷为20m3·m-3·d-1,回流比为125%的条件下,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48%、91%、91%;该工艺对磷的去除率仅为14%,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可使出水中总磷(TP)含量降至0.50 mg·L-1以下.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好氧段中与硝化过程中密切相关的硝化螺菌属微生物占群落总量的8.0%,而在缺氧段与反硝化相关的脱氯单胞菌属微生物可占群落总量的1.5%,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反应器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以高效去除总氮,与聚合氯化铝联合作用可去除86%的总磷,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可作为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进行回用.  相似文献   
974.
针对宁夏电网 220 kV 及以上部分线路保护信号传输通道配置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具体要求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体现了线路保护信号传输通道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其安全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75.
密云库区1991~2011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云库区1991~2011年17个指标3个监测点的水质时间变异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年际尺度上的年际Ⅰ(1991~1993,1995年),年际Ⅱ(1994,1996~2000,2002~2006年),年际Ⅲ(2001,2007~2011年)和季节尺度上的非汛期(11~12月、1~4月),汛期(5-10月).基于此,运用判别分析阐释影响年际及季节水质变异的环境因素,最后运用因子分析识别不同年际段的污染来源和组成.密云水库21年间TP均值(0.03mg/L)略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TN均值(0.98mg/L)超过国家Ⅱ类标准的0.96倍,NO3--N是TN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氮磷污染问题仍需要重点监测和治理;库区植物生长状况和密度不均等及人为排放的不固定性使得TP变异系数较大;NO3--N的较大变异系数体现在年际及季节变异性,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水土保持、化肥使用量减少、生活污水减少)和网箱养鱼的取消改善了库区21年水质,NO3--N浓度降低,其季节变异发生在特定季节;另外,年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引起了库区T增加;酸性点源减少使p H升高;工业活动、化肥使用等人为影响的SO42-显著上升促进了碳酸盐岩溶解,使EC、Ca2+、Mg2+、SO42-、T-Hard、T-Alk浓度增加;内源污染减少致使BOD5浓度下降;季节尺度上,季节性气温变动促使非汛期T低于汛期;非汛期碳酸盐岩溶解使Mg2+浓度高于汛期.对比不同年际段的水体污染来源,点源-非点源复合污染转化为以非点源污染为主,21年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过程中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一直影响水体化学特性,汛期降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直接影响水质状况,氮素污染组成简化,以NO3--N为主.控制流域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化肥使用等非点源污染,增强水利流通性,及时清理底泥及沉积物,能够有效减少库区氮磷,有机物及离子污染.  相似文献   
976.
元宵节期间北京PM_(2.5)单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2014年元宵节期间北京PM2.5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北京PM2.5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的单颗粒类型以烟尘集合体、矿物颗粒和飞灰为主;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PM2.5是造成元宵节期间北京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PM2.5中总颗粒物个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元宵节期间北京PM2.5中大部分颗粒物的粒径小于0.7μm;然而,重污染天气PM2.5中粒径大于0.7μm颗粒物的数量明显高于轻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977.
以某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组厌氧消化比较试验,考察了Hg2+的毒性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SCOD、VSS、SOP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藉此讨论相关物质的释放机制。结果发现,Hg2+的投加可以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造成了短期内VSS的快速下降以及SOP的快速释放。当HgCl2投加量为0.25 g/L时,这个短期的时间尺度持续4 d左右;4 d以后,由于HgCl2对产甲烷菌、产酸菌以及聚磷菌均会产生不利影响,HgCl2开始抑制消化过程的进行,导致SCOD积累,VSS、SOP等释放速度减缓。这表明HgCl2可以促进水解释磷,抑制生物释磷。总体而言,投加HgCl2对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78.
田间土壤外源铜镍在小麦中的累积及其毒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湖南祁阳和山东德州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平外源Cu、Ni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经过老化之后对小麦的毒害及其在小麦植株内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和秸秆的生物量随着土壤中Cu、Ni添加剂量增加而减少.酸性土壤(祁阳,pH 5.31)和碱性土壤(德州,pH 8.90)中外源Cu的对小麦的10%抑制效应含量(EC10)分别为55.7 mg.kg-1和499.6mg.kg-1,外源Cu、Ni在祁阳田间土壤中的毒性显著高于德州田间土壤.随着土壤重金属添加量的增加,Cu在祁阳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随土壤Cu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后趋于稳定,Ni在德州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随土壤Ni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德州小麦籽粒中Cu、Ni含量范围分别为6.07~9.26 mg.kg-1和0.53~31.78 mg.kg-1,祁阳小麦籽粒含量分别为5.24~10.52mg.kg-1和0.16~25.33 mg.kg-1.在试验的2种土壤中,外源Cu没有造成小麦的籽粒含量超标,因此,相比食品安全,农田土壤Cu污染的生态风险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79.
五氯酚对HeLa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MTT法检测PCP处理后HeLa细胞的增长抑制率;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评价PCP的细胞毒性作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PCP处理后的DNA损伤.结果表明,PCP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6.59μmol.L-1;HeLa细胞在12.5、25、50、100和200μmol.L-1 PCP染毒条件下,LDH的漏出率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在12.25、17.5和25μmol.L-1 PCP染毒下,细胞培养液中SOD的活性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低浓度PCP(25μmol.L-1)显著增加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漏出率以及PCP(12.25μmol.L-1)显著降低总SOD的活性;PCP(实验浓度为6.25、12.5、25和50μmol.L-1)不会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因此SOD和LDH可作为评价低浓度PCP毒性效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0.
为明确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环境管控目标,快速识别优先控制污染物,于2022年以典型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污染源产排污状况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将污染评价和环境风险相结合,优选污染源超标率、地下水环境污染等级、生物毒性参数和环境迁移转化参数作为筛选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计算各污染指标综合得分,建立筛选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方法体系。筛选结果显示,该产业集聚区的优先控制污染物相关指标包括:硝酸盐、耗氧量、石油类、总硬度、亚硝酸盐、镍、锌、硫酸盐、甲苯、氨氮等。筛选结果与园区主导行业产排污特征和地下水质量现状相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科学、精准管控高风险区地下水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