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岩溶地下河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芳  陈坤琨  姜光辉 《环境科学》2011,32(2):501-507
岩溶含水层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含水层之一.含水层的管道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能成为污染物运移和转化的载体.以广西柳州市2个典型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地下河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平衡时间都小于2 h,最短的时间不足1 h,沉积物5 h平衡吸附量达到了最大吸附量的71%~9...  相似文献   
22.
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提出加快落实2030年国家碳达峰任务。考虑到城市在国家碳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和极大潜力,以及其碳排放在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类型特征,对地方政府设计和开展差异化达峰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286个样本城市的达峰趋势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达峰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根据其特点可概括为低碳潜力型城市、低碳示范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其中,低碳潜力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是决定我国能否落实2030年达峰行动的关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本文对城市碳达峰的目标设计和行动重点提出了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23.
桂林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依据地层结构及土地利用状况,选择桂林东区27个地表水与地下水采样点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ρ(NO3--N)平均值(以N计,下同)为9.15mg/L,濒临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水饮用标准界限(10mg/L);ρ(NH4+-N)基本未检出,ρ(NO2--N)较低且NO2--N主要存在于地表水中,NH4+-N和NO2--N都不是该区地下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ρ(NO3--N)水平(0.088~46.700mg/L)不同. 居民区生活污水和牲畜粪肥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NO3--N污染源,种植蔬菜施用的有机肥则是农业区的NO3--N污染源. 此外,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在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内沿地下水流方向ρ(NO3--N)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安全氛围测量量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编制利于企业使用的安全氛围测量量表(SCSS),提出SCSS的编制原则和程序,确定安全氛围10维度框架和26个层面构成,并归纳分析事故原因,编写具体项目。初步确定288个项目内容,经归类合并和预试分析等,编制成92个项目的SCSS量表。通过某煤矿180名样本员工试验,分析信度、效度和层面划分的合理性,验证了所设计量表的有效性。该量表编制突出了原创性和互动性,能够成为进行安全氛围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5.
岩溶盆地中农业和村镇引起的地下水化学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南地区有众多大小不等的岩溶盆地,相比于岩溶石山地区,盆地是水、土资源丰富和人类聚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岩溶盆地的水资源自成系统,水循环从降雨开始,经过表层岩溶带、河网、包气带、饱水带的调蓄,然后进入到地下河管道,最终通过地下河排泄。在农田面源污染和村镇生活排污的作用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表层岩溶泉K+、Na+、Ca2+、Mg2+、Cl-、SO42-、HCO3-和NO3-八种离子的浓度有所升高,并且表层岩溶泉之间K+、Na+和Cl-浓度的离散程度增大;(2)易受影响的或脆弱性高的浅层地下水(包含表层岩溶泉)、地表水和地下河中的K+、Na+和Cl-离子浓度较高且接近,与脆弱性低的饱水带岩溶泉的差别较大,浅层地下水和河流的SO42-浓度较高且接近,而与饱水带岩溶泉和地下河的差别较大;(3)易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的NO3-浓度最高。因此可以认为农田和生活排污首先影响到的是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伴随水循环向深部地下河转移,而饱水带岩溶泉脆弱性低,水化学变化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村镇生活排污对表层岩溶泉水质的影响比农田面源污染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