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闫浩天 《环境与发展》2020,(1):183-183,185
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为环保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做好强化意识、完善制度、引入技术、全面掌控的工作,对于各环节都不能放松,才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增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82.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氯芬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2+)活化过硫酸盐(PS)对水中双氯芬酸钠(DCF)的降解,调查了pH、Fe~(2+)用量、PS用量、Cl~-、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以及常见还原剂对Fe~(2+)/PS降解DCF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在pH 2.0—9.0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pH 3.0时效果最佳;Fe~(2+)与S_2O_8~(2-)的最佳投加摩尔比为1∶1,过量的Fe~(2+)可消耗部分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抑制DCF降解;Cl~-对DCF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Cl~-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Ce~(3+)和Co~(2+)对DCF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而Cu~(2+)和Mn~(2+)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坏血酸和硫代硫酸钠具有双重作用,在低浓度时对DCF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呈现抑制作用,而盐酸羟胺和亚硫酸氢钠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3.
为了研制高效稳定的新型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Mn/Ce/La复合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催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NaOH为沉淀剂.将混合盐沉淀物常温下老化0.5 h,378 K干燥12 h,873 K焙烧1 h,研磨至粒径为75μm,制得Mn/Ce/La复合催化剂.催化剂最佳配比为n(Mn):n(Ce/La)=5:5(n(Ce):n(La)=2:1),将其用于处理2g/L(COD约4 760mg/L)的苯酚模拟废水,离子溶出得到了有效控制.COD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38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a(Ⅱ)-AgNbO3光催化剂,并运用XRD、FT-IR、DRS、XPS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紫外光下考察Cu(Ⅱ)掺杂对AgNbO3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分析显示,掺杂Cu(Ⅱ)后AgNbO3晶型及表面形貌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可见光区的吸光度得到有效提高.光催化脱色结果表明,当Cu(Ⅱ)的掺杂量为2%(质量比),热处理温度为300℃,催化剂用量为1 g/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 mg/L,溶液pH值为7.15时,Cu(Ⅱ)-AgNbO3紫外光催化亚甲基蓝脱色的效果最好,3 h后,亚甲基蓝脱色率可达97.1%.  相似文献   
385.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进行了阐述 ,同时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公众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化、产业化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86.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业面源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污染现状与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济、法律手段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主要思路有: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一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积极推广“末端”治理方法,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87.
388.
丁永胜 《环境化学》2001,20(4):411-412
在现代分析领域中,高浓度基体中痕量组分的测定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用离子色谱测定高浓度基体中的痕量离子,由于受到分离柱交换容量的限制,样品不能直接大量进样分析.一般需要先进行样品前处理或通过柱切换技术,除去大量的干扰离子和浓缩痕量被测离子,然后再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以上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费时,而且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89.
研究了UV/H_2O_2对水中三氯生(TCS)的降解;考察了H_2O_2用量,pH值,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_3~-,Cl-,NO_3~-和SO_4~(2-))和天然有机物质(NOM)对TCS去除的影响;探讨了TCS的降解产物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TCS在UV/H_2O_2中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H_2O_2用量的提高,TCS的降解效率也逐渐提高,但是过量的H_2O_2会和TCS竞争羟基自由基(HO·).TCS在pH 8.5时的降解效率高于研究的其它pH值(即pH 5.3-7.4).虽然HCO_3~-是一种常见的HO·淬灭剂,但是它对TCS的降解影响较小;其它无机阴离子(Cl-,NO_3~-和SO_4~(2-))对TCS的去除几乎无影响.NOM的存在会抑制TCS的降解,且NOM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由于实际水样中的HCO_3~-和NOM与TCS竞争HO·,TCS在实际水体中的降解与纯水中的相比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利用液相色谱-超高解析度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LC-QTOF/MS)检出26种TCS的降解产物,根据这些鉴定的反应产物推测TCS可能的转化机理主要包括6种不同的反应路径,分别为脱氯氢化,脱氯羟基化,羟基化,脱氢反应,环化反应和醚键断裂.  相似文献   
390.
文章考察了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0、10、20和40 mmol/L Na_2SO_4、Na Cl和Na HCO_3的响应,以及苦草对SO_4~(2-)、Cl~-和HCO_3~-的去除作用。化合物类型与浓度对苦草的萌发、生长和盐碱离子的去除均具有显著作用。Na~+浓度为10和20 mmol/L时,Na_2SO_4和Na HCO_3处理促进了苦草株高与干重的增长(P0.05),Na Cl处理的作用不显著。Na~+浓度为40 mmol/L时,各处理组的萌发率、株高、干重、根数、根总长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且Na HCO_3组的最低(P0.05)。Na~+浓度为20 mmol/L时,Na SO_4对根数目和根总长的影响不显著,Na HCO_3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各处理中,苦草对SO_4~(2-)、Cl~-和HCO_3~-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苦草对HCO_3~-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对SO_4~(2-)的去除率,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对Cl~-的去除率(P0.05)。结果表明,水体盐碱度升高可能会改变苦草的生长和繁殖状况,苦草根的生长对盐碱胁迫更敏感。但苦草具有一定的盐碱耐受能力和去除盐碱离子的能力,可应用于盐碱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