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粉煤灰增强超声/H2O2降解左氧氟沙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粉煤灰对超声/H2O2体系降解左氧氟沙星的增强效果,考察了粉煤灰添加量、H2O2浓度、溶液初始pH值、左氧氟沙星初始浓度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超声,H2O2氧化,超声/H2O2,超声/粉煤灰,粉煤灰/H2O2氧化相比,粉煤灰有效增强了超声/H2O2体系对左氧氟沙星的降解,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粉煤灰添加量为1.5g/L,H2O2浓度为15.0mmol/L,pH=7.16,超声功率325W,左氧氟沙星初始浓度20mg/L,反应160min,左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达到99.12%,TOC去除率为17.37 %.利用荧光探针法对不同体系产生的·OH浓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粉煤灰作为非均相催化剂,主要在于发生类Fenton反应.采用HPLC/MS/MS方法对3种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主要是通过喹诺酮环失去-C2,哌嗪环去亚甲基化以及·OH进攻喹诺酮环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22.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中红霉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淋洗液、色谱流动相等进行优化,确定以直接进样、乙腈为淋洗液、水(0.1% 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水样预处理和色谱分离.在最优条件下,目标物在水中的回收率为95.4% ~114%,相对标准偏差(RSD...  相似文献   
123.
电子穿梭体是一类可通过自身氧化还原介导电子转移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电子穿梭体可加速微生物向细胞外部进行的电子传递,参与矿物的微生物还原,驱动碳、氮、硫元素循环,并偶联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电子穿梭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对于元素循环、污染物环境行为以及微生物的生存行为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环境地球化...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竖式SBR作为反应器,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通过不间断运行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限量曝气模式好氧颗粒污泥降解模拟污水的效果较好,其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曝气量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当气速为26.5m/h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和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最佳。同时好氧颗粒污泥对pH值的变化不明显,当pH为5—8范围内,其COD去除率都可达到85%以上。但是未经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两种芳香类有机物较敏感,而对硝基苯酚对其毒性更大。当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浓度为10mg/L时,其COD去除率仅为42.5%和52%。  相似文献   
125.
宁波和温州地区夏季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地区北仑和奉化站、温州地区乐清站3个监测点夏季TSP、PM10、PM2.5和PM1.0进行监测,测试分析各种粒径颗粒物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并通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对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监测结果显示,夏季宁波、温州地区TSP和PM10日均浓度为0.049~0.134mg/m3和0.025~0.084mg/m3,均未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日均浓度为0.007~0.069mg/m3,按美国2006年EPA最新标准限值0.035mg/m3衡量,奉化、乐清、北仑站的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比例分别为75%、40%和37.5%。粒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3个监测站点PM10占TSP的比例为48.78%~86.96%;PM2.5占TSP的比例为33.33%~72.46%;奉化和乐清监测点PM10中PM2.5和PM1.0的比例平均值在50%以上。源解析结果显示,夏季TSP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其次是建筑尘和煤烟尘,其贡献率分别为40.70%~55.49%、9.62%~13.64%和5.85%~17.28%。  相似文献   
126.
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是我国“十二五”环保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监管和核查核算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核算核查方法。以火电行业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提出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动态更新方法。提出3种不同的污染源排放动态更新方法:源活动强度动态更新法、污染源增减动态更新法、综合排放因子动态更新法,详细分析了方法原理、计算公式和使用范围,并在2008年我国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基础上,分别对2009年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了动态更新核算  相似文献   
127.
我国火电行业NOX排放因子的样本容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核算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合适的方法是排放因子法,为确定我国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因子,需大规模对我国现有运行火电机组进行全面实测。由于我国火电机组数量较大,装机规模等级差别较明显,影响NOX排放的因素复杂,所以在NOX排放因子研究过程中,如何科学确定样本数量及样本范围很重要。准确确定火电机组样本容量是研究火电行业NOX排放因子的前提,需采用抽样的数学统计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考虑样本容量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经费约束、装机规模等级约束、末端治理技术(控氮措施)约束、燃料种类约束和机组区域分布约束,在约束条件下将统计学计算得到的样本容量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得到我国火电行业NOX排放因子样本容量为208台  相似文献   
128.
防护服装是一种重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主要用以保护在各种作业环境中人员的皮肤卫生与安全,对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防护服装不同于时装,在选材、设计、择色上与时装相比存在根本性的区别。防护服装应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免受作业环境中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伤害,同时,还须保证着装者在作业场所的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防护服装的研究、开发、生产的迅速发展,防护服装的开支已占到各企业防护用品开支的60%~7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与选择防护服装,特别是正确选择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种防护服装,是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9.
130.
本文从活性炭的结构出发,研究防毒面具用活性炭的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为科学的选择防护面具用活性炭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