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奥曲肽抑制SW480细胞增殖作用,以效价强度最高者为最佳抑制浓度;然后,平皿集落形成法测定奥曲肽抑制体外培养SW480细胞的锚定依赖性生长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奥曲肽对SW480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10-10 M-10-8M(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0-8M为最佳抑制浓度;奥曲肽对SW480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奥曲肽能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2.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估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基于定量化、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和水鸟多样性的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04—2013年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组建以及对周边社区放牧和芦苇收割等管控力度的加强,近10 a来湿地保护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动态度指数为-0.178%),成片分布趋势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53.44%),破碎化程度降低;此外,保护区内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较为明显,分别增加83.53%和88.50%;物种丰富度和濒危水鸟数量也呈缓慢增加趋势. 构建的湿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保护区对湿地的管护效果,建议保护区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气候因素、水鸟生境质量以及辉河上游湿地的监测工作,并依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适当补水.   相似文献   
153.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反恐怖斗争中炸药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探测原理.分类讨论了国外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还在研究的新技术以及一些技术构想,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4.
微囊藻毒素-LR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建武  何苗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4):783-786
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完全抗原BSA-MC-LR,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抗MC-LR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表明抗体的效价能达到1.5×105;固定包被抗原OVA-MC-LR,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标准曲线表明对水样中MC-LR的检测下限为10ng/L,线性区间为30ng/L·3μg/L,能满足对饮用水和地表水中MC-LR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5.
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各地区水资源情况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论文利用2007和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30个地区(未分析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水足迹转移量,并结合源-汇系统理论,从源-汇地分析水资源网络地区间流动格局.最后,构建生态网络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地区间水足迹的控制、依赖关系以及水资源网络的芬恩循环指数和系统鲁棒性,结果表明:(1)水足迹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黑龙江和新疆地区,水足迹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2)在源地系统中,黑龙江等八省区是重要的水足迹源点,多数源点省区的水足迹外向度系数有减小的趋势,各地区对水足迹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汇地系统中,汇聚力系数较大的地区为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北京和天津的依赖度系数很大,多数地区的依赖度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3)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控制关系,北京、天津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4)水资源网络的循环性较差,2007和2012年仅有江苏和广东地区的贡献率较高;另外,整个水资源网络的系统鲁棒性偏向于冗余度更高、效率更低的一侧.各地区水足迹转移和空间格局分析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区和产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6.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2008年5~11月环太湖水域及太湖下游嘉兴河网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ELISA法对环太湖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8.0±6.5)%,相对标准偏差≤10.0%,准确性和再现性均良好,且具有通量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适于太湖流域MC污染的普查和初筛.环太湖水样中的MC-LR在2008年8、10月较高;太湖下游嘉兴河网水样中的MC-LR自2008年7月开始有检出,最高质量浓度出现在9月,为0.772μg/L;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的MC-LR亦有检出,但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1.0μg/L).  相似文献   
157.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8.
十二五"期间全国PM_(10)浓度陡增导致了达标城市比例降低,影响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空气质量指标的完成。通过对PM_(10)浓度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得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逐步实施对全国PM_(10)浓度的异常变化有着显著影响。新标准的发布施行,促进了PM_(10)监测仪器和方法更新升级,大幅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提升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水平,从主观和客观上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9.
南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南京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数据库与GIS结合,并通过GIS技术综合分析环境污染事故中风险源要素。该系统采用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程序语言,MapObjects控件,构成面向最终用户的可执行应用程序。系统由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组成;系统在运行环境和系统网络结构上采用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以满足应急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目的;系统分析对GIS在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中的应用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究外、内源营养盐对沉水植物和丝状绿藻之间生态学关系的影响,该研究以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Makino)和孤枝根枝藻(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am Kütz)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沉积物-密刺苦草-孤枝根枝藻”处理系统,分析测定了不同营养盐负荷下水体理化因子、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密刺苦草和孤枝根枝藻的生长指标。研究发现:(1)非持续性输入外源营养盐能够导致水体TN和TP浓度较短暂地周期性升高,沉积物持续性营养释放是主导水体N和P浓度稳定的关键因素。(2)在TN和TP浓度分别不超过14.39和3.93 mg/L的水体中,密刺苦草通过调节植株生物量分配来适应营养盐负荷,其增加生物量的形式是植株增高(较对照增加15%~25%)和分蘖数减少(较对照减少12%~43%)。(3)外源营养盐促进了孤枝根枝藻的生长(生物量较对照增加65%),其中N(水体TN>10 mg/L)能够影响孤枝根枝藻在水体中的生长位置,孤枝根枝藻的遮阴作用抑制了密刺苦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