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大型溞母溞暴露于氨氮所产子代对氨氮毒性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在测定了氨氮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氨氮环境下的母溞所产子代对氨氮的毒性响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5.97和69.54 mg/L.21 d慢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型溞的生长指标——脱皮数是对氨氮最为敏感的毒性参数;其慢性毒性下限值(LCL)和慢性毒性上限值(UCL)分别为1.88和3.75 mg/L;据此计算出的慢性毒性值(CHV)为2.66 mg/L,急慢性比(ACR)为26.14.在慢性试验中,暴露于毒物的母体所产的子代幼溞,与对照组相比,其48 h LC50都有所增大(增幅为13.7%~56.2%),说明对毒物的适应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2.
控制游离氨实现单级自养生物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时调控SBR反应器内的游离氮浓度的控制策略,实现以亚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协同的单级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实验分成亚硝酸菌富集和厌氧氨氧化菌混合接种2个阶段,SBR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1±2)℃.亚硝酸菌富集阶段,pH值稳定在7.8左右,通过调节进水氩氮浓度(56~446 mg·L-1)实现FA浓度的变化,从而实...  相似文献   
43.
燃气使用场所属于高危区域,为了更全面地对燃气管网进行隐患排查工作,避免当前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燃气管道立体式隐患排查模式和危险性评估新思路。该模式在燃气管道泄漏隐患排查过程中不仅要排查燃气管网泄漏,还要排查环境不良隐患和管理欠缺隐患,通过前期准备、中期测试和后期的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三个步骤,得到燃气使用场所常见的隐患类型,并根据制定的隐患分级标准,将每个不同的燃气使用场所进行危险等级划分,最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该研究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和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高效聚磷菌Alcaligenes sp. ED-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典的微生物筛选方法,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高岐村某排污口淤泥中分离出1株高效聚磷菌,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了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产碱杆菌,将其命名为Alcaligenes sp.ZGED-12.理化因素实验显示,在以乙酸钠为碳源、NH4Cl为氮源,当C/N为3∶1,pH为8.0,温度和摇床转速分别为35℃和100 r·min-1时,该菌株的生长状态最好,对磷的去除能力也最强,最高除磷率可达80%.此外,该菌株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磷,当磷浓度超过45 mg·L-1时会产生抑制效应.同时,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盐(SA)制备了聚磷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并考察了菌球对氮磷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氮磷的去除包括固定化材料的吸附作用及微生物的生长利用和/或贮存,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中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目前均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主要去除碳源污染物,而消解氮、磷类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基础上,对中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BOD5、SS以及COD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受限.人工构造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与沉淀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转化等途径,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SS、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且具有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46.
用预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CCl3F、CFC-12、CFC-113和CFC-114等4种痕量氟氯烷烃气体。结果表明,2005年珠江三角洲背景点鼎湖山大气中CFC-12和CFC-11的年平均浓度高于全球本底站,说明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一定CFC-11和CFC-12的排放源;CFC-113浓度水平则与全球本底站点浓度接近,且CFC-113和CFC-114在广州城区与鼎湖山差别不显著,表明区内其排放源强度应很小。观测日内广州和鼎湖山大气中四种CFCs的日变化幅度均较小,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广州市CFCs总体呈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与城区致冷设备高温季节使用频率较大有关;鼎湖山则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主要受扩散作用和季风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CFC-11、CFC-12和CFC-114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CFC-113的浓度一直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7.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介绍一种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CDMA 1X无线数据业务的图像监控系统方案.系统以LvR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以ARM9微处理器AT91RM9200为硬件平台,采用MPEG-4的专用编码芯片G07007SB对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然后生成MPEG-4视频流.AT91RM9200将视频流进行处理、缓存后通过串口发送到CDMA 1X无线模块,通过CDMA 1X业务将图像数据发送到远端服务器.远端服务器具有固定的实IP地址.远端服务器通过SOCK2ET接收图像数据并进行解码显示,还可以通过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煤矿应急资源在日常的分类分级管理和在突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统一调度,把煤矿应急资源划分为人员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并且通过构建煤矿应急资源救援调度模型和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实时监控机制,提高应急资源在突发事故或预案演练中的应急保障能力,最终实现应急资源的日常分类管理、灾时统一调度的应急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50.
利用自行研制的水解酸化+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试系统处理印染废水,通过均匀设计法设置了10组试验.计算各运行条件下的膜过滤阻力.建立了曝气量(G)、混合液污泥浓度(X)和膜通量(J)对膜面污泥沉积速率(K)的影响模型:K=3.645×107·X0.312·J0.13·G-3.46.通过该模型,可以对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膜污染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的测试数据与模型预测值符合性很好,可利用建立的模型预测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