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来自江西的3名打工仔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惹来一场交通事故,乘车过程中扛在肩上的一截木棍不小心把他人的脑袋敲出一个“窟窿”来,他们为此共同赔偿伤者医疗费、误工费等3万元。  相似文献   
262.
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明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硅(Si)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和四川等丛生竹的主产区选择了8 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和慈竹),通过测定不同丛生竹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中的硅含量和生物量,对我国重要丛生竹的硅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① 8 种丛生竹不同竹龄叶、枝、秆Si 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叶(12.47~62.71 g·kg-1) >枝(7.66~29.26 g·kg-1) >秆(1.12~11.77 g·kg-1),且各器官中Si含量均低于凋落物(40.86 ~123.74 g·kg-1);在不同竹种间,绿竹2、3 a 叶、枝Si 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竹种,粉单竹的1、2、3 a 秆中的Si 含量分别与1 a 麻竹、2 a 绿竹及3 a 缅甸竹存在显著差异;② 8 种丛生竹地上部分的总Si 储量为5 082.93 kg·hm-2,其中,现存凋落物的贡献率可达51.18%,远大于叶、枝、秆.不同竹种Si 储量大小依次为:龙竹 >黄竹 >慈竹 >绿竹 >青皮竹 >缅甸竹 >粉单竹 >麻竹;③ 通过对竹种面积与地上部分总Si 储量计算可得,8 种重要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41.55×104 t Si,目前全国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51.94×104 t Si.论文对丛生竹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算能为整个竹林系统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测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63.
为探究毛竹林改种香榧后以及香榧种植年限的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毛竹林、香榧5a、香榧+山稻5a、香榧10a和香榧30a 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改变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 l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64.
为提升以沸石为代表的天然吸附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物吸附效果,并将新型功能材料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采用水浴-共沉淀法制备两种Fe系碳酸型LDHs即时负载于沸石填料表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改性前后的沸石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及解吸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竞争离子吸附和不同pH吸附试验,对比原始及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②相较于原始沸石,两种改性沸石对Cd(Ⅱ)的吸附性能明显提升,且MgFe-LDHs负载改性沸石理论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更高.③沸石改性后对Cd(Ⅱ)的吸附由放热过程变为吸热过程.④吸附时间、竞争离子及pH对沸石吸附Cd(Ⅱ)的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显示,MgFe-LDHs负载改性沸石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显著提升,吸附能力更强,且在不同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特性,具有作为高效除镉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5.
<正> 最近,由于煤炭木质复合燃料、石油焦等新燃料上市,又进一步推动了新炉具的改良和研制。从北欧和整个欧州来看,固体燃料在全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虽与日本相差无几,但其炉具的开发却是捷足先登,致使近  相似文献   
266.
人工防护林碳储量估算——以新疆墨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9年8月对新疆墨玉县人工减排林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取样,获得该地区人工减排林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况各种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采用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为基础的植物碳储量估算方法及土壤剖面有机质百分含量推算土壤碳储量的方法分别对干旱区人工林植被、土壤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干旱区墨玉县玉北固阻结合流沙固定技术试验示范区人工减排林现有碳储量4522.01Mg,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现有碳储量1840.12Mg,土壤平均碳储量相差不大,分别为25.91t/100m2和27.39t/100m2。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内大多是幼龄林,碳储量并未达到最大,随着树木的生长,这些林木还能够固定一定量的大气碳,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疆减排林区碳储量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67.
为助力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研究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强度等8个变量作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并根据1990-2019年指标数据建立LSTM碳排放模型,在低碳、基准及高碳3种情景下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低碳、基准及高碳情景下,碳排放达峰时间分别为2033年、2035年及2038年,峰值量分别为1145.64,1218.68,1308.40百万t.中国应积极采取节能降碳措施,优化交通运输业结构,推进清洁能源应用,促进中国交通碳排放向低碳情景发展,助力达峰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68.
首先,介绍了海底管道焊接区域的腐蚀理论,其中成分差异理论和活性组织溶解理论是导致焊接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内因。其次,总结了影响焊接区域腐蚀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焊接区域元素成分、显微组织等材料自身因素以及温度、流速等环境因素。进而,结合焊接区域的属性特点和环境条件,归纳了电偶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主要的腐蚀类型。最后,重点介绍了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构复杂的焊接区域非均匀腐蚀监测方法,明确了如电化学法、电阻法等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从腐蚀特性及腐蚀监测层面为海管焊接区域的工艺设计和腐蚀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6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对温度升高做出积极地响应。文章研究了不同温度(22、26和30℃)处理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三叶鬼针草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温度为22和26℃比30℃有利于三叶鬼针草种子的萌发。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三叶鬼针草的株高、生物量和叶面积,三叶鬼针草幼苗增加对茎和叶的生物量投资。同时相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的化感作用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三叶鬼针草的生长,改变生物量分配模式同时增强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温度升高可能是促进三叶鬼针草入侵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使其入侵加剧。  相似文献   
270.
森澜 《世界环境》2014,(1):54-56
<正>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环境污染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健康问题,种种危机和困难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的研究和突破。借助科学的力量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广大科研人员毅然投身科学事业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景,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科学的力量。其中,女性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不容忽视,并且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在科学领域,虽然女性科学家的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