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对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仪表集成控制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环境导报》2003,(24):24-24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通常由监测仪表、数据通讯、计算机网络三大部分组成,属多门技术综合而成的高、新系统工程,该系统能自动、连续、实时监测各种环境要素。 1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有些环保重点城市同时拥有了大气、水质、噪声、污染源等自动监测系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系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目前是否有适用的系统软件能做到对大气、水质、噪声、污  相似文献   
12.
陈全  陈婷 《安全》2019,40(6):24-27
基于风险管理科学原理,以国内某铜冶炼企业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及安全管理现状,选取科学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系统全面的辨识企业生产过程安全风险,建立企业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并且进行常态化的动态更新,保证企业安全风险信息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契合。同时以风险信息数据库为依托,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手段并开发新的安全风险管控手段,以实现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避免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倪红  陈婷  李亚东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254-2260
以污泥蛋白为实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稳定剂GP-1,配制成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并对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的发泡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污泥蛋白10 mL、水90 mL、GP-1 0.4 g配方组合为研究对象,所制备的泡沫初始体积为770 mL,泡沫泌水时间大于15 h,泡沫半衰期大于64 h,泡沫综合发泡能力为2.2×106 mL·min,泡沫的最佳搅拌时间为5 min,泡沫的泌水时间和泡沫的半衰期都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pH为3~13时泡沫稳定。经过对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发泡特性研究以及对水泥的胶凝时间、特性进行比较,研制出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并制备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块;结果表明,当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发泡剂的用量分别为0、6、6.8、7.6、8.4和9.2 mL,水泥为200 g时,制备泡沫混凝土块,其密度由2.07 g/cm3下降到0.34 g/cm3,体积由130 cm3 上升到755 cm3;在泡沫混凝土块脱模后的第1 d、第7 d、第28 d分别称量他们的重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块第1 d和第7 d无重量变化,第28 d的重量明显减轻。该研究为污泥蛋白研制成为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并应用于屋面隔热、保温建立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相关研究,该文通过筛选国内外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相关文献,总结目前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水旱轮作农田作为中国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关注与研究。而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在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监测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该文分析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和土壤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水旱轮作农田土壤动物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田丹  梁士楚  陈婷  李凤  黄安书  肖伟 《生态环境》2011,20(11):1614-1619
采用WEST-1011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仪对广西北海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的CO2和CH4排放通量特征以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土壤CH4通量的值都较小,在-2~3μmol.m-2.s-1之间;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木榄Brugiera gymmonhiza群落一天的CO2通量变化很小,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一天的CO2通量变化比较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00,为5.001μmol.m-2.s-1,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一天的CO2通量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1:00,为8.325μmol.m-2.s-1。排放通量与气温做相关性研究发现,气温与红海榄群落、木榄群落土壤CH4通量与气温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秋茄群落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桐花树群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气温与红海榄群落、木榄群落、秋茄群落、桐花树群落的土壤CO2通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石沿江土壤镉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石市沿长江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程度,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总量测定、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研究了湖北黄石市沿江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总量及不同形态含量,镉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全量都大于2mg/kg,不同形态Cd含量相对大小依次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其中残渣态占全量比例为5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26%,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分别为8%、4%和3%。可见研究区Cd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低,生物潜在可利用态较高,生物不可利用态含量最高;现有环境条件下的土壤Cd比较稳定,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对农作物的危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菜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26个县市158份菜园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菜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区域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菜园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Pb,Hg和Cd;元素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Cu,Zn,Ni和As具有伴随污染的特点,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土壤母质和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Cd,Pb和Hg在土壤中各聚成一类,说明它们在菜园土壤具有较独特的污染源,特别是Cd和Hg,其污染特征明显.而Pb和Cd虽有各自的污染源,但其污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29个国家级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考察人均GDP水平、服务人口、处理工艺以及地理位置对餐厨垃圾处理规模的影响,并建立相关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处理工艺和地理位置对项目处理规模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人均GDP水平和服务人口会显著影响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P分别为0.007和0.013),其中,服务人口对处理规模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为确定合理的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应重点考虑服务人口和城市人均GDP水平。基于此,建立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规模的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准确性检验可达到75.86%,对于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决策分析及合理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草酸与铁氧化物共存于自然环境中,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光化学行为强烈影响着分子氧的活化.而分子氧活化影响共存体系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是发展绿色污染控制氧化技术的关键.因此,探讨草酸与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光化学活化分子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围绕草酸与铁氧化物相互作用以及草酸诱导铁氧化物活化分子氧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草酸在铁氧化表面的吸附与转化特性、草酸铁络合物光化学过程以及活性氧产生与转移途径,同时探讨了上述过程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借此加深理解草酸诱导铁氧化物环境光化学行为与活化分子氧原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天然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发展原位环境修复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种典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比较了2种典型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好氧堆肥和湿热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对全球变暖、生态毒性、酸化和富营养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好氧堆肥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较大,碳排放为337.7 kg CO_2eq./t。湿热处理为163.1 kg CO_2eq./t。在环境影响负荷方面,湿热处理工艺中的高能耗加重了毒性的影响。但由于其对环境的酸化、富营养化的不利影响较小,湿热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总值是好氧堆肥的62.5%。总体上,湿热处理是一种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