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编制某新型航空材料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方法开展该材料试件电化学腐蚀试验,利用极化曲线分析法得出该材料于典型Na Cl溶液浓度、温度下的开路电位和腐蚀电流,并结合当量折算法,利用腐蚀电流比值,得到其于典型Na Cl溶液条件下的当量关系。结果新型合金钢材料的腐蚀电流在35℃条件下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5%Na Cl浓度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以不同环境条件为基准,当量关系具体数值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湿热海洋环境下接插件带电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针对湿热海洋环境下接插件带电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为接插件材料的选材设计、维护和更换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温湿度记录仪以及无氧铜测试片等对三亚自然环境试验站的腐蚀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湿热海洋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对电路板贴片式和插针式接插件的带电和不带电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接插件在两种工况下的腐蚀行为规律及差异。结果三亚湿热海洋大气环境1—3月份呈干湿交替循环,每天至少发生1次循环,每天平均潮湿时间分别为6.0,7.4,11.6 h。1—3月份的环境腐蚀性均为GX级,其中3月份腐蚀环境较1月2月更加严酷。贴片式数据通信接插件在带电和不带电工况下湿热海洋环境自然暴露3个月后,腐蚀行为基本相似,无明显差异,接触电阻没有发生变化,绝缘电阻均降为107?,金属元器件均未发生明显腐蚀。插针式接线端子在带电和不带电工况下湿热海洋环境自然暴露3个月后,接触电阻未发生变化,但腐蚀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在不通电流工况下,螺钉发生严重腐蚀,绝缘电阻下降为106?,而在3 A电流通电工况下,螺钉未发生腐蚀,绝缘电阻均大于109?。结论湿热海洋环境下电流对不同接插件腐蚀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对贴片式数据通信接插件腐蚀行为基本不影响,对插针式接线端子腐蚀行为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湖景区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西湖景区由于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地理位置,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景区网格布点采样,采用数学统计学和Arcgis手段进行西湖风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景区土壤重金属Cu、Zn、Pb有明显人为累积,为景区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是4.6~197、11.1~885、11.7~346 mg·kg-1.Cu、Pb、Zn含量最高25%的区域都在景区东北部西湖周围绿地面积比例较小、交通道路密度大、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这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多重比较及空间聚类与离散分析的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是这3种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的结果为城市交通排放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及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巷道特厚泥质顶板失稳因素及其敏感性,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确定6个影响特厚泥质顶板稳定的主控因素;以黄岩汇煤矿151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5.0开展6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开展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厚泥质顶板变形的各因素敏感性排序为:直接顶强度巷道宽度顶板支护强度直接顶厚度帮部支护强度煤层强度;直接顶强度、顶板支护强度及巷道宽度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影响高度显著;煤层强度和帮部支护强度对巷道帮部变形的影响高度显著;提出的强化顶板承载结构及帮顶协同控制的支护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海上风电电器设备安全运行是维持风机稳定运行的核心,因此,其防护尤为重要,而气相防锈技术以不挑设备形状、无孔不入等优势成为电器设备防护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电器设备涉及的金属材料较多,各种防锈成分可能存在不相容问题,反而导致部分金属发生腐蚀促进现象,因此,需要准确判断各个成分对常用金属材料的缓蚀性。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浸泡试验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气相防锈材料对钢(Q235)、铜、锌、铝四种金属的缓蚀性研究,为多金属复合防锈剂的选配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通过对四种金属在十种常用气相防锈成分中浸泡腐蚀研究,结果发现,苯丙三唑、水溶性羊毛脂、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四种金属均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其他成分均有对某一金属具有腐蚀促进作用,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二甲基咪唑、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对Q235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但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对锌腐蚀促进效果较强。苯并三唑对铜、锌具有明显的缓蚀效果,而司盘40对铝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效果。结论 多金属用气相防锈材料复配应尽可能选择防锈效果良好且对其他金属相容性更好的成分,并选择缓蚀机理相同或相似的成分,通过协同效果增大缓释效率,达到良好的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配电自动化终端在湿热环境下的腐蚀失效问题,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延长配电自动化终端的使用寿命。方法分别选用三台架空终端FTU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配电自动化终端在湿热环境下的腐蚀失效特点,并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采用SEM和EDS表征方法展开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腐蚀失效分析。结果由EDS数据结果发现,相比较于轻微腐蚀区域,腐蚀区域的氧含量均大幅增加,且出现硫元素和氯元素,表明腐蚀环境主要是含硫和氯的潮湿环境。航空插头表面覆盖镍和铜两层镀层,腐蚀后的试样表面不仅检测到铜,有的甚至检测到基材铁,说明腐蚀后镀层已逐步失效,部分基材裸露,且已开始腐蚀。结合SEM发现,样品表面有大量颗粒粗大的腐蚀产物,且明显看出镀层已被破坏。结论材料腐蚀失效主要是由于高温度、湿度、含氯及硫等大气环境加速终端设备腐蚀,以及镀层被破坏或漏镀等问题造成基材裸露,腐蚀进一步深入发展。因此,根据湿热环境下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腐蚀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同时,延长配电自动化终端的使用寿命,为今后的实证测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影响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皓  陈川  张莉  王爱杰 《环境科学》2013,34(6):2368-2374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供氧条件下提高单质硫转化率的机制,实验采用基因芯片GeoChip技术来解析不同曝气量下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的溶解氧能显著影响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P<0.001),相对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却抑制了对溶解氧比较敏感的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工艺硝酸盐去除率下降.与反硝化微生物相比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能抵抗更高浓度的溶解氧,因此工艺的硫酸盐还原过程未受到影响,一直保持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当曝气量为20 mL·min-1时单质硫的转化率最高,通过对sox(sulfur-oxidation)基因丰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在该曝气量条件下sox基因的丰度最高,与厌氧条件相比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此外,GeoChip还检测到一些硫氧化细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的丰度明显提高,证明适量的溶解氧能够刺激一部分SOB的生长与代谢.  相似文献   
18.
陈川  吴劲松 《安全》2013,(9):4-6
正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4年,以精细化学工业及配套产业为一体,重点发展农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目前全区共有生产企业70多家。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王海军专员及相关领导对园区重点企业进行了督导调研,对园区的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要始终以隐患排查治  相似文献   
19.
陈川  陆哲璐  汪益纯 《安全》2012,33(3):41-44
正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从2000~2009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8821万迅速增加至11309万,分别占总人口比重的6.96%和8.5%(如下图)。最新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占8.87%。  相似文献   
20.
杨阳  陈川  王俊  揭敢新  赵钺  向利 《环境技术》2021,39(2):7-13
研究带电运行工况下电气设备在不同浓度硫化氢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明确电流对电气设备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GH-180腐蚀气体试验箱进行不同浓度硫化氢气体腐蚀加速试验,选用IT6513D直流电源作为施加电源装置,分别利用U2516电阻测试仪和Fluke 1550C绝缘电阻测试仪对电气设备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带电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