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仿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识别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驾驶人,借助仿真软件,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先根据事故现场痕迹,借助Pc-Crash软件仿真车辆的运动轨迹;再根据Pc-Crash仿真所得速度、位置等信息,借助Madymo软件仿真乘员的运动;然后通过分析车辆运动轨迹、人体损伤和人体最终停止位置等仿真结果确定驾驶人。最后用该方法识别了一例2车侧面碰撞事故中的驾驶人,所得结果与警方调查结果一致。借助仿真方法并充分利用事故现场痕迹,能够识别机动车驾驶人。  相似文献   
42.
城市尺度高分辨率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成因分析和减排措施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尺度的人为源排放清单研究仍然相对薄弱,能对接于空气质量模式的排放清单更为缺乏.本文整合已发表的清单文献,建立了可对接于空气质量模式的2016年兰州市城市尺度的人为源清单模型(HEI-LZ16),将之应用于WRF-Chem模式,评估HEI-LZ16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兰州市2016年人为源排放的SO2、NOx、CO、NH3、VOCs、PM10、PM2.5、BC和OC总量分别为25642、53998、319003、10475、35289、49250、19822、2476和1482 t·a-1.在模拟时间内,HEI-LZ16相比于MEIC,O3和PM2.5的NME值分别减小了140.2%和28.8%,HEI-LZ16更加准确适用.分析了HEI-LZ16情景下模拟的PM2.5和O3时空分布,兰州市臭氧MDA8呈现冬春季城区低而郊区高,夏秋季河谷城区西部及其下风向地区高的分布特征,夏秋季高浓度区的分布受偏东风和光化学反应的共同影响,冬季城区O3浓度受NOx排放的抑制作用浓度反而降低.PM2.5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河谷盆地,本研究表明沿白银—兰州黄河河谷盆地走向的西侧存在一个污染物传输通道,其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运用化学(树脂)分级方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从总体溶解性有机物(DOM)到DOM各分级组分,逐步深入考察其总体分级特征及各组分三维荧光特征对典型城市生活源污染的响应特征和机理. 总体DOM分级特征对污染的产生和变化响应较弱,而DOM的分级组分对生活源污染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DOM的总体分级特征表明,无污染的源头水DOM中以憎水酸(HoA)为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亲水性物质(HiM),而受污染水体DOM中的憎水性碱和中性物质(HoBN)及弱憎水酸(WHoA)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明显增高,表明用HoBN和WHoA组分相对含量的增加指示污染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研究各分级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结构特征表明,HoA,HoBN及HiM均对城市源污染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受污染水体的HoA和HoBN组分荧光特征信息更为突出和丰富,且主要为具有紫外吸收的生物代谢类蛋白物质;最为特异的是WHoA组分,其在源头水中主要为含共轭结构的富里酸类物质,而在受污染水体中该类物质几乎消失且荧光响应也急剧降低. 分析式分级法获得的水体DOM主要分级组分对城市源污染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4.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与动态化设计施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中部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实际监测资料,结合勘察、设计、施工情况得出了各种不利边坡稳定的因素,分析了该边坡实际变形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监测点,监测边坡变形、锚索受力和雨量,以反应出边坡在开挖后的实际发展状态,进而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该边坡特有的反向坡体内部的变形做出解释。根据不同的边坡状态提出对该类型边坡的长期预警参考值。实际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容易受雨水、爆破施工等外界因素扰动,原有施工设计方案不完全适合于该边坡治理,优化后的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完成了该边坡的抢险任务。  相似文献   
45.
旨在介绍一种新型的职业健康科普教育培训模式—职业健康体验场馆。通过对比课堂培训、在线学习、现场体验等培训形式,引出职业健康体验场馆在职业健康培训中的优势,其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模拟和实物等展示手段,向职工展示职业病危害的类型和特点、职业病防护的方法和措施、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并探讨了职业健康体验场馆的建设和发展的措施建议。职业健康体验场馆培训模式使职工通过实地体验和感性认知,直观地感受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了解和预防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提高职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认识和技能,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借助这一创新的培训模式,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职业健康素养,推进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46.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本研究通过筛选具有福建特色的美丽河湖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可量化的美丽河湖指标体系。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建省水系岸线矢量图、卫星高清影像图、监测数据及现场调查结果,构建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3大准则层的美丽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打分,综合确定美丽河湖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闽江流域汇水面积大于200 km2的116个河段进行试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美丽河湖总体评价良好,建溪、富屯溪、沙溪3大主要支流评价得分在70~80分,部分河段所在流域在水生态方面存在短板。从要素上分析,制约闽江流域美丽河湖评价的因子最主要为水生态,其次是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是闽江流域治理重点。因此,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所得的美丽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为下一步指标体系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7.
回转窑焚烧系统处理危险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福建环境》2003,20(6):65-67
该文简要介绍了回转窑焚烧系统的工艺技术,以及该系统处理危险废物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8.
郭文凯  刘晓  朱玉凡  陈强  杜永刚 《环境科学》2018,39(11):4849-4857
在考虑经济水平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区域的调查确定煨炕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兰州市2016年煨炕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煨炕排放的SO_2、NO_x、NH_3、CO、VOCs、PM_(10)、PM_(2.5)、OC和EC的总量分别为340. 8、201. 8、106. 0、36 628. 2、4 997. 2、6 070. 3、5 645. 1、1 089. 3和1 233. 1 t·a~(-1).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时空分配,排放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中旬;排放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排放量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榆中东南部、永登中部和七里河南部.利用WRF~-Chem模式研究了采暖季煨炕对兰州市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引入煨炕污染物排放清单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兰苑宾馆(位于城区)和榆中站(位于农村)的PM_(2.5)平均浓度在模拟期间分别升高了32μg·m~(-3)和34μg·m~(-3),贡献率分别为37. 6%和49. 2%.可见,研究和制定科学的煨炕污染物防控对策对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解决变温环境下结构的高频瞬态能量响应预示问题。方法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方法,通过考虑时变参数对结构能量的影响和热效应引起的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和热应力对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变温环境下结构高频瞬态能量响应预示方法。以双振子模型为例,通过与Newmark-beta法的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该能够较好地捕捉结构高频能量响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峰值时间和峰值能量与精确数值解基本吻合。以L型折板系统为例,研究了20~300℃变温环境下结构的瞬态能量响应变化规律,子系统1和子系统2之间的能量交换远小于两子系统中因阻尼引起的能量消耗,子系统2瞬态能量响应的峰值时间为4.3ms、峰值能量为0.09J。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结构高频瞬态能量响应预示。  相似文献   
50.
采用数值分类、BOXAIR-PCR和16S rDNA PCR-RFLP方法,对分离自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区11种豆科植物上的43株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攀西地区根瘤菌具有极大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绝大多数供试菌株单独成群,能耐60℃(10min处理)的高温,在低温(10℃)或者低pH(4.0)条件下生长很差.与数值分类结果相比较,BOXAIR-PCR的分群结果更分散,说明供试菌株在遗传性状上也具有多样性.在数值分群基础上,选取15个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代表菌株遗传差异明显,仅CCBAU61224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 USDA2370T,CCBAU61303与Agrobacterium tumerfacienseIAM13129T具有相同的遗传图谱类型.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BOXAIR-PCR适合于对根瘤菌种内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图4表2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