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武陵山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2年降水气象资料,计算了武陵山区各个季节的降水距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季节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时空分布特点,其中,在春季和夏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率略高,中北部地区较重;在秋季和冬季,各个等级干旱均有较高频率分布,且不同等级分布格局有所不同。通过构建旱灾危害度指数,分析了各个季节及年度旱灾危险性空间分布特点,认为春旱和夏旱北部风险度较高,秋旱中东部风险度较高,冬旱在东北部及中部局部风险较高,年尺度旱灾风险区域整体较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各季节旱灾危害度与地形要素进行关系分析,认为春旱和夏旱与海拔相关度较高,各季节干旱与坡度及地形起伏度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对武陵山区合理规划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陈曦 《福建环境》1998,15(3):14-14
在综述灭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辐照灭菌法的几种类型、机制和特点,以及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附着态半导体光催化剂光解可溶性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以300W中压汞灯和日光为光源,研究了将TiO2等半导体粉末附着在海砂和玻璃表面对直接耐晒大红4BS(下简称4BS)、活性黑KN-B(下简称KN-B)和亚甲基蓝(下简称MB)水溶液的催化光解。结果表明:几种染料均显光解;光解为一级动力学反应;附着复合的TiO2-Fe2O3、TiO2-WO3比附着单一的TiO2光催化效果好;附着态TiO2重复使用15次(每次8h)后催化能力降低17.9%。以基态电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沙尘气溶胶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特性演变,于2017年5月北京沙尘暴发期间,对北京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并用离子色谱仪和水溶性有机碳分析仪对其中的主要水溶性化学组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尘期间TSP及其中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元素碳(EC)、有机碳(OC)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237.59±681.49)、(29.90±18.05)、(1.46±3.05)、(67.35±29.07)和(136.75±46.38)μg·m~(-3),除EC变化不大外,其他成分沙尘期浓度远高于非沙尘期,其中Na~+、NH_4~+、K~+、Mg~(2+)、Ca~(2+)、Cl~-、NO_3~-、SO_4~(2-)、WSOC的浓度分别为沙尘前的11.55、3.00、14.88、14.89、9.40、4.60、2.40、3.91、1.83倍,浓度增长最为明显的是地壳元素离子,变化最小的为NH_4~+和NO_3~-;粒径分析表明,地壳元素离子在整个采样期间均在粗粒径段(4.7~5.8μm)表现出最大浓度;沙尘期间SO_4~(2-)及NO_3~-均以粗模态为主,沙尘结束后SO_4~(2-)在0.43~0.65μm粒径段出现峰值,而NO_3~-依然是在4.7~5.8μm粒径段出现峰值,表明大部分NO_3~-主要以非均相反应存在于粗粒径段中.沙尘期SO_4~(2-)与地壳元素离子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NH_4~+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表明沙尘期SO_4~(2-)主要来自于沙尘携带的一次来源,非沙尘期SO_4~(2-)与地壳元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NH_4~+之间相关系数r=0.70,表明其为非均相二次转化形成.NO_3~-与地壳元素离子和NH_4~+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在沙尘期既有一次来源,也有二次转化,而在非沙尘期主要来源于二次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选取后寨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水体中主要离子的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值分析,研究丰枯期水化学特征及水-岩作用程度。研究表明,水体中各离子的主成分荷载值和站点得分能够辨识流域内主要水化学成分及水-岩(T_2g~2、T_2g~3)作用特征,丰水期主成分反映碳酸盐岩可溶性和水动力条件组合的影响,枯水期主成分反映蒸发岩和水动力条件组合的影响。水流作用强的石灰岩地区,管道发育,水流变化迅速,水体中离子浓度低。随着白云岩含量增加或水流作用减弱,水体中离子含量增大。枯水期从上游至中下游水流作用减弱,蒸发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6.
基于雄县张岗乡坑塘和干渠现状特征及国家2020年消除黑臭水体的要求,本研究以COD_(Cr)、NH_3-N、TP为主要污染因子,结合水环境容量、污染来源等,提出针对性提升水质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治理后水质已达到IV类水体标准,水质情况为:开口三村(东南角)坑塘COD_(Cr),NH_3-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5,0.283,0.1 mg/L;开口三村南排干渠COD_(Cr),NH_3-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46,0.09 mg/L。本研究为坑塘和干渠等非常规水源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天然水体中颗粒物吸附抗生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抗生素在天然水体中的固、液相分配规律,分析了水体中颗粒物对7种典型抗生素的吸附特征,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定了颗粒物的表面结构及元素组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HPLC-MS/MS)的检测方法对抗生素进行测定,以Simeton为内标物,得到抗生素的检出限为15~25 ng·L-1,定量下限为50~83 ng·L-1.连续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初始的20 min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比较快,达到过量吸附;吸附达到过饱和后会进行10 min的解吸反应;实验进行30 min后,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变化会趋于稳定,2 h后达到吸附平衡.抗生素的平衡吸附量在1616~15568 ng·g-1之间,其吸附量及吸附曲线的变化与抗生素的pKa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针对铜陵市雨污混流情况,基于排水现状、排水规划、污水处理厂布局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雨污分流改造方案。工程实例表明:通过对铜陵市主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了黑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老城区地下管线复杂,项目所在地周边河流较多,合理采用钢板桩支护和顶管施工可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39.
闪光烟火剂感度变化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铝粉的粒度、形状和粘合剂的含量对闪光烟火药剂感度的影响。发现由铝粉和高氯酸钾配制的二元药剂对摩擦和冲击比较钝感,而对静电火花和火焰敏感;当加入粘合剂后,冲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均明显提高。而静电火花感度和火焰感度均明显下降。粒度和形状对感度的影响是铝粉比表面积变化引起的;粘合剂对感度的影响是由于加入粘合剂后形成的微胶囊的脆性和硬度较大,且易藏有气泡,容易形成热点。  相似文献   
40.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重点介绍ISC3、AERMOD、ADMS、CALPUFF四个法规化中小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及NAQPMS、WRF-CHEM、CAMx、CMAQ四个综合型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探讨空气质量模型在我国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我国建设法规化空气质量模型的必要性,并提出法规化模型建设的前置条件及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