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文章以恩施地区土壤重金属As、Cd、Cr、Pb、Cu、Zn为研究对象,利用ASD地物光谱仪采集土壤光谱数据,在光谱预处理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构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光谱的反演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平滑处理、一阶导数、去趋势、归一化处理散射校正(SNV)4种光谱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反演精度;通过对PLSR模型RMSEC、RMSECV、RMSEP、R2Cal 、R2CV 、R2Pred、6种参数分析发现,As、Pb、Cu相比Cd、Cr、Zn在PLSR模型中的测误差值较小且模型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模型可以预测As、Pb、Cu 3种元素,该研究为后期采用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快速监测恩施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2.
文章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急性试验法,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大型溞、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的96 h-EC_(50)为3.97μg/L,对大型溞的48 h-LC_(50)和96 h-LC_(50)分为1.09 mg/L和0.84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_(50)56.2 mg/L。按照毒性评价的分级标准,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大型溞、斑马鱼分别为极高毒、高毒、中低毒化学品,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为:藻类蚤类鱼类。2,2',4,4'-四溴联苯醚易导致小球藻急性中毒死亡。但由于2,2',4,4'-四溴联苯醚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15μg/L),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其不会导致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3.
74.
2022年9月18-20日福州市发生了一次臭氧(O3)污染事件,11:00-14:00 O3浓度基本维持在160μg/m3以上,且19日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176μg/m3.这次污染事件可能与第14号台风“南玛都”的外围东北气流带来的海上O3污染传输有关.本文利用2022年9月15-21日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VOCs组分浓度及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模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模型)和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定量评估了海上O3传输贡献和福州市O3前体物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Ox(光化学氧化剂小时浓度变化量)的结果显示,19日受东北风影响,近海高浓度O3气团传输至福州内陆,传输贡献为5~17μg/m3,19日18:00-23:00海上O3<...  相似文献   
75.
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中植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向基质中释放糖类、酸类等分泌物,从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种类及分布等微环境特征,因此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根系分泌物组成与分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温度、pH值、光照等环境因子及养分含量、微生物等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探讨了根系分泌物在养分胁迫的改善、金属毒性的改善、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化感作用等方面对微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植物根系分泌内在机制及其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监测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相对于传统的离线手工监测,在线监测能够解决监测数据时空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更好地满足环境质量连续监测和研究的需要。现有环境空气常规气体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对量值溯源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标准气体的溯源和比对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根本。通过构建上海市环境空气VOCs在线监测的标准气体实验室比对测试流程,提出了标准气体比对结果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结果显示,6瓶臭氧前体混合物标准气体中,90%以上物种的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个别物种超出范围,说明定期开展标准气体比对对于VOCs在线监测的质控和质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黄禹  陈曦  王迎红  刘子锐  唐贵谦  李杏茹 《环境科学》2021,42(10):4602-4610
为了解华北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石家庄和兴隆地区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对空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羰基化合物的组成、体积分数、来源、·OH损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本研究共测定了13种含羰基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体积分数最高的3种物质为丙酮、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6.46±5.25)×10-9、(3.76±2.29)×10-9和(2.65±1.74)×10-9;兴隆地区:(1.85±1.27)×10-9、(1.29±1.02)×10-9和(0.72±0.48)×10-9];C1/C2和C2/C3值表明石家庄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受机动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影响较明显;兴隆地区采样点处于背景区域,受自然源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分别为乙醛(1.77 s-1)、甲醛(1.57 s-1)和丁醛(0.42 s-1);兴隆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为分别为甲醛(0.53 s-1)、乙醛(0.47 s-1)和丁醛(0.12 s-1);对O3生成贡献最大的羰基化合物物种为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34.61×10-9(以O3计,下同)和16.73×10-9;兴隆地区:11.77×10-9和4.47×10-9],且甲醛的最大臭氧生成潜势估算(OFP)远高于乙醛.  相似文献   
78.
文章利用柠檬酸、硝酸以及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污泥进行淋滤处理,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Cr、Cu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淋滤优于单独淋滤,随着溶液浓度和淋滤量的增大,重金属去除率也呈增大趋势。在柠檬酸浓度为0.5mol/L,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浓度为1.0mol/L。淋滤量为1000ml/kg的混合淋滤条件下,污泥中Cr、Cu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70.97%、90.33%,经处理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79.
为解决大型选煤厂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粉尘在线监测与智能喷雾相结合的降尘技术.以同煤集团塔山选煤厂输煤系统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输煤系统尘源扩散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κ-ε湍流模型、欧拉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进行模拟,选择SIMPLE算法进行计算.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诱导风流的作用下输煤系统粉尘质量浓度较大,并以给料机及导料槽为中心径向逐步降低;同时,粉尘在线监测与智能喷雾降尘技术能有效降低输煤系统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改善作业环境,空间粉尘质量浓度保持在国家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80.
饮用水源中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抗生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细小颗粒,它们往往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并成为其载体,在饮用水传统处理工艺中亦不能被很好去除,进而随水厂出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抗生素在饮用水源中的固、液相分配规律以及不同粒径颗粒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亟待研究.实验利用微波萃取(MAE)和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MS)的方法分别对颗粒物上吸附的抗生素进行了前处理和测定,进而分析了饮用水源颗粒物对4种典型抗生素的吸附特征.连续吸附平衡实验在360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抗生素有32%~44%分布在颗粒上;除青霉素外,粒径0.05~1μm小颗粒的吸附量又占颗粒总吸附量的56%~70%.同时p H是影响饮用水源中颗粒吸附抗生素的重要因素,无论对于所有颗粒还是0.05~1μm的小颗粒,其吸附能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中性条件(p H=7)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