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铁屑法处理含染料废水中铁屑表面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灿  施汉昌 《环境化学》2004,23(1):90-95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铁屑法处理含染料废水中铁屑反应前后的表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屑表面主要由Fe,C,O,S,Si以及其它构成铸铁的微量元素等组成.铁屑表面快速氧化是染料脱色的关键和前提步骤,铁屑表面铁的羟基氧化物增多是铁屑失活的重要原因.超声方法是铁屑再生方法之一,铸铁中的硫有助于染料脱色.  相似文献   
52.
氮、硫沉降对尾巨桉和杉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法设计模拟氮(N)、硫(S)沉降的盆栽试验,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其中氮沉降梯度为N1(0 kg hm-2 a-1)、N2(50 kg hm-2 a-1)、N3(100 kg hm-2 a-1),硫沉降梯度为S1(0 kg hm-2 a-1)、S2(15kg hm-2 a-1)、S3(30 kg hm-2 a-1).模拟试验6个月后,测定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探讨氮、硫沉降处理下两树种幼苗光合特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一中氮沉降显著促进两树种幼苗Pn的上升(P<0.05),且单一高氮沉降显著促进杉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P<0.05),表明单一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树种幼苗的光合能力.尾巨桉幼苗各光合指标受单一硫沉降胁迫的影响较杉木幼苗更为显著,前者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中硫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Pn反之;而后者仅SPAD值在中、高硫处理下显著上升(P<0.05).氮、硫复合沉降下,尾巨桉幼苗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杉木幼苗仅中氮高硫组的SPAD值和高氮高硫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与单一氮、硫沉降相比,氮、硫复合沉降的交互效应并未显著增强两树种幼苗的光合特性,但两树种幼苗间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和耐受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3.
砷污染土壤磷酸盐淋洗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淋洗修复技术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一种高效快速方法.本研究通过砷污染土壤批量振荡淋洗实验,筛选出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淋洗剂磷酸钾,系统分析液固比、淋洗时间、淋洗液浓度、p H对土壤中砷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磷酸钾的最佳淋洗条件.进一步以磷酸钾为基本淋洗剂,采用不同试剂和磷酸钾进行组合二步淋洗,探究最佳复合淋洗组合.结果表明,磷酸钾在浓度为0.5 mol·L-1、液固比为4 m L·g-1、淋洗时间为8 h及p H为4.3的淋洗条件下,单独使用磷酸钾进行淋洗时,土壤砷的去除率达到74.03%.当采用0.5 mol·L-1Na OH+0.5 mol·L-1KH2PO4进行复合二步淋洗时,可使土壤中砷的去除率提高到82.60%.  相似文献   
54.
公路建设对区域的各种生态过程、灾害活动等影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对小尺度区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较少。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内县乡级公路沿线三期影像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运用Fragstats3.3软件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建设公路及全部公路沿线均出现坡耕地显著减少、梯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不同距离梯度上,针叶林、灌丛、坡耕地景观百分比不断降低,梯田、草地面积增加。(2)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在斑块层次上,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景观形态更复杂,破碎化程度高,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阔叶林、针叶林斑块数量增加,破碎化趋势明显;在景观层次上,公路沿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内部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加剧,但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空间连接性有所提升,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则表现出空间连接性下降的趋势,公路全线两侧150 m范围对景观水平指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5.
广州市2002~2003年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灿 《四川环境》2005,24(5):20-23
根据广州市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对广州市每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和可吸入颗粒物、NO2和SO2的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与大尺度的天气现象如季风和降雨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对苦草光合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光照强度下,研究湖泊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苦草光合机能的影响。沉积物再悬浮后大量颗粒细粒径(4μm)颗粒附着在苦草的叶片上,造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合系统I(IPSII)活力(Yield)降低、光能耗散过程变化等不利的影响,并且弱光条件下影响程度较大。文章认为水体沉积物再悬浮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细粒径(4μm)颗粒的作用。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后细质颗粒附着在苦草叶片上,影响其光合机能,是苦草种群退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水解产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灿  孙秀云  黄诚  沈锦优  王连军 《环境科学》2014,35(3):1009-1015
采用向污泥中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多苷(APG)的方法,研究了APG投加量和水解时间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PG显著降低污泥表面张力,强化污泥水解,在最适投加量(以TSS计,下同)0.2 g·g-1下,SCOD、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浓度均在12h内达到最大,分别由初始的4 280.2、1 122.9和246.5 mg·L-1上升到6 481.1、1 639.3和1 205.8mg·L-1,同时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由1 309.9 mg·L-1增加为2 221.6 mg·L-1,且SCFA的组分分布随之改变,APG投加量越大,SCFAs达到最大浓度所需时间也随之延长.随着APG投加量的增大,α-葡萄糖苷酶相对活力由1.5升至2.5,而蛋白酶相对活力在低投加量下由1.4升至1.9,高投加量下降至1.5.不论APG是否存在,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在达最高后都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整个过程中pH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酿酒酵母对Ag^+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深入探讨酿酒酵母吸附贵金属离子Ag+的特性,研究了吸附时间、离子浓度、初始pH值、温度对废弃酿酒酵母吸附Ag+的影响,并分析了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酵母吸附Ag+的过程进行得很快,当Ag+初始浓度为1mmol·L-1、细胞浓度2 g·L-1条件下,反应10 min,Ag+可以达到平衡吸附量的86%以上.随后在24 h内吸附量缓慢增加,去除率基本维持在51%~55%左右.酵母吸附Ag+的过程可以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后者模拟效果更好.酵母吸附Ag+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差.当Ag+初始浓度为0~8 mtool·L-1、酵母浓度2·L-1条件下,酵母吸附Ag+的Langmuir理论饱和生物吸附容量为0.385 mmol·g~.在pH 2.0-7.2范围内,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pH值升高而升高.10~40℃范围内,温度对酵母吸附Ag+的影响不如pH值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离子浓度下尤其如此.酵母吸附Ag+的较适宜温度为20~30℃.热力学分析表明,酵母吸附Ag+具有自发性、熵增特征.  相似文献   
59.
以硅橡胶为主的复合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电压外绝缘领域,因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能有效提高线路绝缘子污闪电压。但是,运行多年后硅橡胶材料会发生局部老化,表面憎水性不均匀下降,这种情况下线路绝缘子的防污效果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复合绝缘子沿串憎水性以及RTV涂料绝缘子上、下表面憎水性的不均匀分布特点,应用人工污闪试验和饱和受潮试验表现其防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憎水性下降对绝缘子整体防污性能影响较大;而悬垂绝缘子上下表面的饱和受潮时间和污秽流失情况决定了整体受潮状态,其中下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对其防污效果至关重要。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运行状态评价中,复合绝缘子高压端以及悬垂绝缘子下表面的憎水性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0.
P-S-R指标体系模型在武夷山风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94 2,属于很安全状态.其中,景区生态环境状态对于维持景区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贡献率为51.99%,而生态环境响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结果表明,必须重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