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金泽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对金泽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浮游植物FG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调查期间,该水域整体处于轻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库内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共25组功能群,优势功能群有M、H1、LO、K4组,喜好富营养水体环境,所属种类主要为蓝藻门,以微囊藻属为代表的M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进、出水口分别有7门87种、7门102种,分属于23组、20组功能群,优势功能群分别有5组、9组,两个点位种属相似度超过0.6,达中等相似,共有优势功能群为M、H1、LO、K 4组,主要为蓝藻门种类,M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库内生物密度月变化为280.1162×104 ~1750.7050×104 cells·L-1,出水口生物密度年均值比进水口降低29.78%,但差异不显著,蓝藻的生物密度决定着库内藻类生物密度月变化及进、出水口藻类生物密度年均值的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库内浮游植物解释率为53.59%,占绝对优势的M 功能群,受总氮影响较大且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库内一系列净化措施有一定作用,但受来水影响,该水库仍有水华暴发的风险,需调整库内净化策略,加强净化水质,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沈晓铃 《环境工程》2010,28(2):24-26
介绍了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根据现状确定采用絮凝沉淀+转盘过滤+紫外消毒作为三级处理工艺,设计出水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根据厂区实际情况,设计采用一体化综合池,并着重介绍了各个处理单元设计参数和运行特点,为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一体化深度处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秋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秋季是珠三角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选取2004年秋季珠三角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运用臭氧来源解析技术等分析手段,研究珠三角臭氧污染特性,分析并量化各排放源区各类源对受体点的臭氧贡献。结果表明,东莞市对珠江口地区的臭氧峰值有重大贡献,下午2-3点东莞市前体物的臭氧贡献最大可达40ppb;而广州市区的前体物排放主要影响顺德区和南海区。在珠三角,排放源区一般对下风向40km范围内的地区臭氧贡献最大。秋季大多数情况下珠三角西部(江门东湖)臭氧受中部主要排放源区臭氧前体物排放与输送的影响很大,广州和佛山地区对江门东湖的臭氧峰值贡献达50ppb左右。交通尾气排放对珠三角各受体点的臭氧贡献最大,交通源对重污染区受体点臭氧的贡献最高可达40ppb~50ppb。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监测过程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重点探讨了土壤中典型重金属含量监测过程中样品制备、含水率、预处理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充分风干土壤的含水率在2%~3%左右,200目土壤颗粒度可满足分析精度的要求。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的多元混酸消解体系可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充分溶解,对标准土壤样品中各元素的回收率可达84%~98%。批次内平行样品以及批次间质控样品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大都小于10%,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表明该研究建立的系统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陈皓  操家顺  许明 《环境科技》2007,20(5):26-29
通过几种常用絮凝剂的筛选试验,以COD、色度为指标考察絮凝剂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硫酸亚铁具有较高处理效果和较低药剂成本的结果.通过pH值试验和镁盐、亚铁盐质量比试验,确定复合絮凝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石灰乳,投加量质量浓度为300 mg·L-1,镁盐亚铁盐质量之比1:1.组合方案对比试验表明,MFSC复合絮凝体系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其质量浓度分别在熟石灰投加量为300 mg·L-1,镁盐300 mg·L-1,硫酸亚铁300 mg·L-1时,CODCr去除率达68%,脱色率达95%,而药剂成本每吨废水仅为0.17元.  相似文献   
16.
加利福尼亚的“水银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皓 《环境导报》2000,(1):37-38
“水银行”是一个比喻,指水的一种购买和分配机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局从有多余水的卖主买入水、再通过加州输水工程将水卖给需水的买主。如果有必要,“水银行”一般每年运行一次。加州的水资源表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根据1996年的数据,北部地区分布着70%的水资源,而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用水需求要占到75%。加州北部地势起伏,气候温和,约有30个国家公园,并有漫长的海岸线,生活着珍贵的鱼类和野生动物。大量地表水流经当地原始林区,汇入太平洋。1972年通过的加州天然和野生风景区河流法案(CaliforniaWildandSceni…  相似文献   
17.
降解2-氯酚的厌氧污泥驯化及降解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降解2-氯酚(2-CP)的厌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驯化过程对污泥降解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指标全面评价驯化后污泥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68d驯化,污泥对2000mg/LCOD和25mg/L2-CP的去除率均>95%,2-CP的降解速率达0.3mg/(L·h).对于浓度<140mg/L的2-CP,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浓度为200~300mg/L的2-CP,污泥能较快恢复降解能力,但不耐受600mg/L的2-CP.2-CP厌氧降解产物包括苯酚、苯甲酸、正丁酸、乙酸、H2、CO2和CH4.氯酚脱氯是整个降解环节中的限速步骤,速率仅为0.1mg/(gVSS·d).  相似文献   
18.
邻氯酚厌氧降解血清瓶试验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制的厌氧血清瓶,以2-氯酚(以下简称2-CP)为主要降解基质,研究了各种可能因素对试验试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气吹脱、定容过程和滤膜过滤等试验操作所引起的试验误差很小,而基质挥发、污泥吸附导致的水样中2-氯酚浓度的降低量远小于微生物的降解量。因此利用血清瓶对2-氯酚进行厌氧生物降解的试验研究,可以较好地反应厌氧生物降解的基本规律,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粤环宣 《环境》2006,(11):10
10月24日上午,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局、监察厅联合召开的2006年全省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环境安全专项行动情况通报会上获悉,广东省7大环境违法案件已被严肃处理,4名责任人被刑事拘留,2名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2名责任人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MS)测定地表水中痕量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的方法,确定了ICP-MS/MS测定水中磷的仪器参数及氧气流量。研究了该方法检测水中磷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探索了浊度、色度及砷、铬、硫的存在对ICP-MS/MS测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纯氧气反应ICP-MS/MS法可对地表水中的各形态痕量磷进行质量浓度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24 μg/L,磷元素在1.00~1 000 μg/L 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加标回收率为 92%~103%。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抗浊度、色度及共存元素(砷、铬、硫)干扰的能力强。对新安江水库4个季度的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库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10~20 μg/L,ρ(溶解态磷)/ρ(总磷)为42.4%~50.9%。该方法可以满足地表水中痕量磷的快速测定及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