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湘南红壤对NO^—3和SO^2—4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铭  孙富臣 《环境化学》1993,12(4):252-257
  相似文献   
22.
病房静悄悄,几乎能嗅得到渐渐逼近的死亡气息.54岁的谷成光侧卧在床,嘶哑的一阵咳嗽,一口痰涌向喉管,儿子赶紧把地上的篓子递上前,痰咳出来,他的脸色没刚才那么难看.如果不是插在鼻孔的氧气管子,也许一声剧烈的咳嗽就要了他的命. 从X线片可以看到,他的两个肺布满了白色小点,这些点会聚集成一块块硬的疤痕.这是一个典型的尘肺病三期病人,医生说.三期,属于晚期,等同没治了.  相似文献   
23.
溶液pH对红壤吸持磷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铭  刘更另 《环境化学》1995,14(4):306-310
本文研究了湘南红壤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通常pH范围内,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对H2P04^-的吸附等温式以Langmuir方程式最好;而且吸附量远远大于旱地红壤。当介质pH很低时,红壤磷酸盐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至pH2.9附近时出现最大吸附值,然后随介质pH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说明磷酸盐最大吸附pH的产生是由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及水解、土壤电荷零点及磷酸盐水解常数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水田阳离子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研究表明,湘南水田长期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随年度和季节变化:SO肥料促进早稻返青和晚稻营养生长,Cl肥料提高晚稻经济产量.从1982年到1990年,水稻稻谷年产量随气候变化有两次明显的波降周期,并且九年间,两类阴离子肥料处理的水稻年均总干物质生产量相等,绿肥生长也无显著不同.然而,长年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的小区具有明显的土壤生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阴极液酸度和添加络合剂,考察了镉的动电过程.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柠檬酸不仅改变了动电过程的电流和电渗流,同时对镉的形态分布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存在于移动性较低形态、难以去除的镉被转化为移动性较高的形态,在动电作用下从污泥中移除,从而提高了动电处理的效率,总镉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0.1%;EDTA和柠檬酸对动电处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受体系酸度的影响,其中控制阴极pH值为4和8时,总镉的去除率达到66.4%、70.1%、62.3%和66.5%,较pH值为6时去除率提高了2~3倍.比较两种络合剂,EDTA在高pH值条件下对镉的络合能力较强而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而柠檬酸对酸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6.
陈铭  刘超  王雯  刘广青 《环境工程》2019,37(12):183-187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不同恒定pH(9和10)和温度(室温20℃和中温37℃)对微生物转化CO/H_2/CO_2定向制乙酸的转化率、产物组分、选择性、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9相比于pH为10更有利于微生物转化合成气定向产乙酸,中温和室温条件均适于微生物转化合成气定向制取乙酸。实验优化条件下得到的乙酸浓度分别为7326. 7mg/L(pH 9,中温)和7149. 6 mg/L(pH 9,室温),占总挥发性有机酸(TVFA)的比例分别为77. 2%和83. 8%。根据间歇实验结果,采用连续实验来考察合成气产酸的稳定运行与合成气通入负荷对合成气定向转化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气通入量的增加,CO和H_2的转化率均在90%以上;但中温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有甲烷的生成,并且随着通气量的增长,甲烷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室温pH恒定为9的发酵条件更适宜微生物利用合成气定向制取乙酸,在此条件下微生物转化合成气高效定向制取乙酸具有长期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消落带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消落带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氮、磷元素重要的“源”与“汇”,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近10年三峡消落带土壤氮、磷研究文献,提取w(TN)、w(TP)数据并进行统计,从宏观尺度上分析w(TN)、w(T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程分布上,当高程高于155 m时,土壤w(TN)(0.75~1.17 g/kg)随着高程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w(TP)未发生显著变化(0.53~0.60 g/kg);当高程低于155 m时,土壤w(TN)处于较低水平(0.66~0.86 g/kg),但w(TP)维持较高水平(0.60~0.76 g/kg).②时间分布上,消落带土壤w(TN)整体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但是w(TP)没有显著变化.③地区分布上,三峡上游库区消落带土壤w(TP)出现显著高值,下游库区w(TN)出现显著高值.研究显示:不同高程土壤受植物残体分解等因素影响,在落干期w(TN)上升,在浸没期向上覆水体释放TN;水位调节导致的淹没强度变化对消落带土壤中TN产生淋溶作用,而对TP的影响较小;对于消落带上游地区应更关注土壤中高w(TP)带来的环境风险,而对于消落带下游地区应更关注因水土流失和非点源输出导致的高w(TN)所致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8.
用双氧水破坏土壤有机质和用DCB(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脱铁等方法研究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使红壤胶体表面的阴离子交换量(AEC)增加、可变负电荷量(CECV)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其永久负电荷量(CECP)增加;脱游离氧化铁使红壤AEC减少、CECp增加,CECV增减不一.笔者认为,这与土壤胶体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9.
湘南第四纪红壤吸附SO^2—4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铭  孙富臣 《环境化学》1995,14(2):129-133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地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2-4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2-4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2-4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ZPC时,以置换水合基(-OH2)的方式进行,PH在3.5-6.5之间时,以置换羟基(-OH)的方式为主,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30.
研究红壤对SO4(2-)和H_2PO(4-)的吸附与竞争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红壤吸附H2PO4-的量远远大于SO4(2-),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在两种阴离子共存体系中,H2PO4-使SO4(2-)吸附量明显减少,在浓度低时甚至出现负吸附;SO4(2-)对H2PO4-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土壤对H2PO4-的吸持力较强,为高强度专性吸附,不易于被其它阴离子解吸;土壤对SO4(2-)的吸持力则较弱,为低强度专性吸附或非专性物理吸附,能够被吸持力更强的阴离子完全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