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12.
本文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企业综合安全评价等级的方法,及采用b_j值的加权计算法对安全评价定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4.
1.引言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建立强健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要建设好班组安全组织,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体制。1993年,国家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  相似文献   
15.
从电力系统失控引发的事故案例,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论述了电力系统本南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应重点加以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对建筑倒塌的原因进行分析。设计缺陷和施工失误方面的任何一项问题,都足以导致建筑质量低劣引发恶性事故。依法监理是根除或减少建筑工程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为了评估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本研究在广泛查阅并分析微(纳米)塑料相关毒理学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方法对其中5门10科11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理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对应的5%危害浓度(the 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the species, HC_5)和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s, PAF);计算了相应的急性生态效应阀值(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 PNEC_(acute)),并比较了各类水生生物对微(纳米)塑料的敏感性及其所受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目前已有数据中微(纳米)塑料对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生态风险最大,对朱氏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i)的生态风险最小;基于Reweibull模型对水生生物数据所推导的PNEC_(acute)为0.185μg·L~(-1),约为当前微(纳米)塑料在水体环境中浓度的30%。利用SSD来预测微(纳米)塑料不同暴露浓度下对水生生物的PAF,发现当微(纳米)塑料暴露浓度小于10μg·L~(-1)时,水生生物所受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当暴露浓度达到1 000μg·L~(-1)时,将有26%的物种受到微(纳米)塑料的危害。此外,利用Rurrlioz软件估算了世界典型淡水与海水水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PAF值,发现其PAF预测值都为0;将各水域微塑料浓度与急性生态效应阀值PNEC_(acute)比较后发现,除太湖外,其他水体环境中微塑料浓度都低于PNEC_(acute),说明如果只考虑微塑料本身的影响,目前世界典型水域表层水中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大部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进行危险分析,得出控制储配站事故的重点部位。分析结果对系统设计和保证安全运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