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陈静  程东祥  杨坤  姚晔 《环境工程》2015,33(12):80-83
超声波在硅胶中传播时,能够引起硅胶进行高频微振动,同时部分能量被硅胶直接吸收,从而能够强化硅胶再生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降低硅胶再生温度。从实验层面上研究了不同再生空气状态对超声波耦合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再生空气温度分别为40,50,60,70℃,再生空气含湿量分别为0.01,0.015,0.02 kg/kg,所用的超声波频率为23 k Hz,功率为60 W。使用平均再生强化率(AERR)来评价施加超声波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的效果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先增大而后减小,而在实验空气含湿量范围内,其效果随含湿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2.
针对上海地区地表水中混合并持久残留的抗生素对水生态的危害,测试了3种主要被使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土霉素,OTC;氟苯尼考,FF)对4个不同营养级的水生生物代表种(蛋白核小球藻、费氏弧菌、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并进一步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来探究抗生素对水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研究表明:水生生物对单一抗生素暴露的毒性敏感顺序为:蛋白核小球藻斑马鱼胚胎费氏弧菌大型蚤。用联合指数(CI)来评价抗生素二元混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发现对于不同水生模式生物,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拮抗作用(CI1)为主。通过与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2个传统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发现CI模型能准确预测到抗生素联合毒性偏离相加作用。由于养殖废水中这3种抗生素的含量均远高于其他水体(如黄浦江、长江口、工厂废水),其对不同营养级的水生生物均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性,需要对养殖废水采取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相比之下,其他水体中抗生素对费氏弧菌、斑马鱼胚胎、大型蚤均表现出低风险,但是对蛋白核小球藻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警惕抗生素对水体初级生产者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63.
苍南县流域水环境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浙江苍南县江南河网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发展当地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首要问题。根据浙江苍南县环境监测中心1996到2001年对全县平原河道1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和基础资料,应用单项指标达标率评价方法对苍南县地表河网水质进行了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横阳支江水系的主要监测断面类别为Ⅱ、Ⅲ类,基本能够保证生活饮用水质量。萧江塘河水系和江南河网、甘宋溪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由于工业污水直接排放,江南河网地区水质污染尤为严重。最后根据河道水质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从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水环境规划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4.
细河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直接影响着是否完整、客观的反映整个水域水质状况。文章采用动态贴近度法,对阜新市细河进行监测点布设。结果表明:已有水质监测点布设不合理;该模型具有放大作用,聚类效果相对明显,优化点具有代表性,可以真实反映细河水质变化动态,同时减少监测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5.
基体改进剂-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二氢铵、磷酸、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重点讨论了铅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基体改进剂的选用对铅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基体改进剂用量的选择。在最佳测量条件下,铅的线性范围为0μg/L-50μg/L,检出限为0.018 3μg/L,回收率为91%-102.12%。  相似文献   
166.
通过背景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条件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昆明市盘龙江上段截污工程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估算了环境整治后盘龙江上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盘龙江上段综合整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现出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67.
通过使用人工耐候试验方法对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进行老化试验,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PVC-U在几种试验条件下的结果排序,并对自然试验与人工加速试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红外线对材料老化的影响不可忽视,为生产和科研单位进行生产研发、试验检验及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8.
采用L1(64)5正交试验法,优化化铣废液中铝离子快速结晶去除的工艺。结果表明:稀释倍数和晶种添加量是显著性影响因素;最优工艺组合为:化铣废液稀释1.2倍至铝离子浓度为41.43 g/L;添加与溶液中铝离子比例成0.3:1的氢氧化铝晶种;温度控制在35℃;机械搅拌转速100 r/min;搅拌时间为1 h/d。反应48 h后,化铣废液中铝离子浓度从41.43 g/L降至30.10 g/L,铝离子去除效率为27.35%,化铣废液达到再生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9.
文杨  薛爽  陈静  王超  毛伟伟  王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4):1106-1115
以沈阳市新开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荧光特性的变化.按照DOM在XAD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HPO-A是河流底泥中的主要DOM组分,在冰封期前、后分别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41.2%~69.5%和38.9%~63.9%.冰封期前河流底泥中的DOM及HPO-A、HPI的DOC值均高于冰封期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DOM组分中含有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类富里酸荧光物质,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并且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在各DOM组分中的含量最高.冰封期后HPO-A、HPI中荧光物质的含量低于冰封期前.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冰封期河流底泥DOM组分中激发波长分别为285~295 nm和330~350 nm的荧光物质向水体释放,导致其在底泥DOM组分中相对含量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0.
滇池受损湖滨带堤岸处置及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滇池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使滇池湿地面积减少约23.8 km2,使湖滨带原有的天然湿地大量消失,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复存在,1980-1990年间,滇池环湖修建防浪堤113 km,使湖滨带生境条件进一步急剧恶化,彻底切断了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消落带消失,湖滨带湿生、挺水和沉水等大型水生植物难以生存,湖泊生态系统遭到重创,对湖泊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滇池湖滨陡岸带防浪堤处置及基底修复对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及技术研究,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