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重庆市春季大气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大气中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一种被动式采样器在该地区野外采集大气NO2的可行性,并在2004年3~5月期间利用这种采样器对重庆城区2600Km^2范围大气中的NO2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2浓度值随城区类型、观测点位置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布与交通强度密切相关;前后两次观测有相同(除南岸区外)的区间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32.
重庆市大气TSP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析了重庆市主城 7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以及清洁对照区 (北碚区 )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重庆市 7区中 ,只有渝中区和北碚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和沙坪坝区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0 .2 mg/ m3) ,说明重庆市颗粒物污染严重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 AES)测定分析了 TSP中 5种重金属 ,结果显示 :九龙坡区 Cd和 Pb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 0 .0 1 2 1μg/ m3,0 .4632μg/ m3,Zn的含量渝中区最高为 1 .52 2 5μg/m3,Cu和 Cr的含量沙坪坝区最高分别为 0 .1 2 96μg/ m3、0 .471 9μg/ m3。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 :主城 7区 TSP中 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0 ,而且大 1~ 3个数量级 ,说明重庆市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3.
重庆市大气TSP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1至2002年在重庆市7个采样点采集了TSP,进行了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结果发现,SO42-离子浓度最高,其浓度范围为6.32~20.96μg/m3;Ca2 次之,其浓度范围0.78~7.47μg/m3;SO42-、NO3-和NH4 三种离子占TSP质量的8.05%~20.96%。Ca2 、K 与SO42-和NO3-都有很好的相关性,[NO3-]/[SO42-]比值较低(均值为0.4),说明重庆市区普遍使用含硫燃煤。SO42-浓度冬季最高,主要与冬季燃煤的消耗增大有关,NO3-季节明显,与NO3-的形成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心城区采样点离子质量浓度高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采样点。  相似文献   
34.
糖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于2018年秋季对山西太原PM_(2.5)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检测共检出8种糖类物质,包括4种糖醇(肌醇、赤藓糖醇、阿拉伯糖醇、甘露糖醇)、3种脱水糖(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和1种单糖(葡萄糖).3种脱水糖总浓度明显大于其他糖类,且与PM_(2.5)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74、0.59、0.99),表明生物质燃烧对太原地区PM_(2.5)有明显贡献.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5.0)进行源解析发现,太原秋季(9月)PM_(2.5)中的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花粉和植物碎屑、真菌孢子和土壤灰尘4类.同时应用特征分子比值并结合太原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识别出太原市的生物质燃烧源主要为硬木和作物残渣的混合贡献.  相似文献   
35.
2008年1月广州大气污染特征及能见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颗粒物在线观测仪、污染气体在线观测仪、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以及自动气象站,于2008年1月对广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能见度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发现:ρ(PM2.5)与ρ(N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双峰现象,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19:00—21:00时段;ρ(SO2)呈单峰现象,出现在08:00—13:00时段. ρ(PM2.5),ρ(SO2),ρ(NO2),ρ(NO)和ρ(O3)日均值分别为(82.8±66.0),(81.6±80.9),(106.5±67.2),(66.1±57.0)和(25.1±17.0) μg/m3,能见度日均值为(6.8±4.4) km. 能见度与ρ(PM2.5)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47. 研究还表明,低边界层高度、小风天气、高水平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广州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有机酸对云凝结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俊  刘兰玉  陈克军 《四川环境》2003,22(6):17-19,29
对流层中的有机酸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的排放,它们对云成核现象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云凝结核(CCN)的数量有显著的贡献,但具体哪些种类的有机酸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有多大的作用却鲜为人知。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概要介绍了对流层中有机酸(主要是甲酸,乙酸,丙酮酸,草酸)的含量、来源、存在形态及其对云凝结核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解热辐射与灰分耦合对矿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As、Cu、Zn赋存和浸出毒性的影响,采用锥量仪在不同热辐射温度(400℃、600℃、750℃)及生物质负载量(1 kg/m2、3 kg/m2、5 kg/m2)下开展室内燃烧试验,对样品理化性质、Cr、As、Cu、Zn质量比和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TCLP法对重金属潜在的浸出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辐射与灰分耦合作用显著改变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次,耦合作用使得表层土壤Cr、As、Cu和Zn的总质量比增加,说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辐射与灰分是影响矿区林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耦合作用使得Cr有效态的比例由50%下降到40%,As有效态的比例由14%增加到22%,对Cu和Zn有效态的作用则不明显,说明其对表层土壤Cr、As的迁移性分别起到了抑制和促进作用。TCLP试验结果表明,仅土壤受热或生物质与土壤共同燃烧都会使土壤中Cr、As、Cu和Zn的浸出水平增大;Cr、As、Cu和Zn浸出质量比最高分别为0.88 mg/kg、0.81 mg/kg、6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