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01.
中国西南三江流域风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风化可能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和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其风化速率和影响机制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对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干流进行每月两次,为期一水文年的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水样的pH总体呈弱碱性,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TDS变化明显并且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本研究首先用正演模型评估了不同端元对三江水化学的贡献比例,并估算出金沙江石鼓以上、澜沧江维登以上和怒江六库以上流域的净CO2消耗速率分别为76.3×103 mol/(km2·a)、238.9×103 mol/(km2·a)和189.3×103 mol/(km2·a),雨季净CO2消耗速率可达旱季的2~4倍;反演法估算出的净CO2消耗速率与正演法的相差均在25%以内,表明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2.
温度三区间理论评价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平均温度法往往无法表征极端温度事件对作物产量的作用,导致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鉴于此,论文提出了温度三区间理论.该理论基于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生物量指标以及最终产量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三区间的响应关系,分别评价正常温度、极端低温以及极端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了验证温度三区间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论文以黑龙江省玉米为例,通过构建包括三区间积温指标和降水量指标的统计模型来评价气候变化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并将此结果和平均温度法相比较,研究发现温度三区间评价法更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3.
闻怡  陶澍 《环境化学》2000,19(5):401-407
用鱼锶微环境测定装置和化学平衡计算方法,研究了在人工河水中暴露于铜的鲤鱼部微环境的PH、碱度、粘液含量和铜形态分布,结果发现,鱼鳃PH平衡点为6.92,人工河水PH高于或低于此值时,鱼鳃微环境PH偏低或偏高。变化幅度约达-0.6至0.4个PH单位,根据实测结果分别建立了计算人工河水和鱼鳃微环境碱度以及鱼鳃粘液分泌量随暴露铜含量和PH变化的定量模型,化学计算结果说明,以PH6至9范围内,人工河水中优  相似文献   
204.
提高常规净水工艺除氮能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微污染源水中去除氨氮的小型动态试验的结果,以凹凸棒粘土为启动期的生物载体替代生物陶粘或软性填料,采用脱氮反应池串联或并联于常规净水工艺两种工艺流程,取得了类似其他生物氧化法的除氮效果,并且具有无明显生物培养期及启动快的特点,考了影响因素和含氮化合物在净化过程中的举动。  相似文献   
205.
砷形态水样贮存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不同试样、不同浓度、不同酸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容器条件的贮存方案,对含砷形态化合物水样的贮存和砷形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人为酸化水样不利于砷形态的稳定;塑料瓶作容器、低温对砷形态水样的保存有利。本研究为水质监测砷形态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6.
对比了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的SO2脱除效果,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结果表明:(1)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酸性水溶液对SO2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反应进行到60min时,SO2脱除率均降至15%以下,溶液不再具有SO2脱除能力。(2)对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和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3种吸收液而言,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进气SO2浓度越高,SO2脱除率越低;Fe3+初始质量浓度为4.44g/L时,SO2脱除效果较好。(3)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直接氧化作用不明显,其主要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维持溶液中Fe3+的浓度,这种间接氧化的作用对SO2的有效脱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7.
中国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区域的GIMMS NDVI数据集和相应时期气象站点实测的温度数据集,分别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地域上对比分析植被生长过程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并由此提取区域植被生长关键阶段对应的温度,最后得到了中国各生态地理区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其变化区间。结果显示:①研究首次给出了不同生态区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其中青藏高原的参考最适温度最低,在10 ℃左右,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较高,很多区域的值都超过了25 ℃,说明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具有很强的地域分异性;②根据论文结果,通过海拔高度和纬度两个地理因子,可快速拟合得到中国陆地植被生长的近似最适温度。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系统模型的参数本地化和空间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进而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体系,为我国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并使我国的环境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一、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基石。在宪法中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如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  相似文献   
209.
北京市城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京市城区二环路、三环路和长安街等交通主干道的昼间交通噪声监测分析 ,发现各干道交通负荷重 ,且噪声普遍超标。城市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车流量、车型、路况的差异 ,也使得交通噪声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当车流量较大时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在时间上基本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10.
浅谈环境监察人员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强调了环境监察人员的普查任务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