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572.
荧光定量PCR检测生物强化SBR系统中苯胺降解菌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强化SBR系统中苯胺降解菌Pseudomonas otitidis strain JY9在降解苯胺废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该菌株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特异片段并克隆到PGM-T载体中,以此重组质粒为参照,系统活性污泥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该菌在苯胺废水生物强化SBR系统中的丰度变化.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系统中苯胺的残留.结果表明,苯胺初始浓度在200~500 mg·L-1范围内,苯胺降解率均达到96%以上.并且SBR反应系统活性污泥中每单位(mg)MLVSS的C12O基因拷贝数随苯胺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最高拷贝数达到2.7×109个,表明该菌的数量随苯胺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结果显示,在苯胺去除过程中Pseudomonas otitidis strain JY9的投加能够稳定活性污泥中的MLVSS,当含有高浓度苯胺废水系统运行稳定时,该降解菌逐渐成为活性污泥当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573.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并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石灰、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为稳定剂,对某金矿区含重金属矿渣进行组合处理;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淋滤试验、植物盆栽试验,探讨矿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酸性矿渣的pH升高至中性以上,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矿渣中As、Pb、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使矿渣中可交换态As和有机结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65.6%、87.7%;添加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使矿渣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As转化;添加石灰和粉煤灰使矿渣中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Pb、Zn主要向残渣态Pb、Zn转化.经前期稳定化处理后,矿渣淋滤液中As、Pb、Z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的As、Pb、Zn含量进一步下降.其中,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57.4%;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Zn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24.9%.添加稳定剂处理矿渣明显有利于植物的萌发与生长,其中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效果最好,香根草的萌发率为76%.  相似文献   
574.
该实验利用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暴露在暴过气的自来水中(对照组)和含苄基苯酚聚氧乙烯醚(polyoxyethylene benzylphenol ether,BP)浓度分别为2、1、0.5、0.25、0 mg/L水溶液(暴露组)中。暴露30 d后,将斑马鱼解剖收集肝脏,并分别对过氧化氢酶(CAT)、总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测定,并观察斑马鱼肝脏和性腺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P处理30 d后,浓度为0.025、0.05和0.1 mg/L组斑马鱼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浓度为0.025、0.05、0.1和0.2 mg/L组斑马鱼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浓度为0.2 mg/L组斑马鱼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各浓度组差异不显著。浓度为0.2 mg/L组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和2 mg/L浓度处理组对肝细胞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而1和2 mg/L浓度组斑马鱼卵细胞发育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发育到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结果显示不同浓度BP对斑马鱼的氧化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胁迫作用,高浓度组对斑马鱼的肝脏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而对性腺细胞有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75.
本文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应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框架和方法结合园区现状建立了园区行政用电管理体系,对园区节能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76.
基于常州市气象观测站2001-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大气自动站2009-2013年的监测数据,对常州市霾天气的变化特征、成因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3年,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都呈现逐渐增多的年际变化特征,其中在2001-2008年,霾日数的趋势平稳且窄幅波动,但2009-2013年,霾日数急剧增加。季节变化上表现出夏季少、冬季多的分布特征。霾天气多发生在午后,11时出现的次数最多。常州霾天气持续日数不断增加,2013年连续霾日最长是16 d。常州霾典型天气形势为受冷高压或变性冷高压控制之下和处于入海高压后部或底部。常州霾天气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在静风、偏东风、50%~60%的相对湿度、逆温、降水偏少和大气湍流不利气象扩撒条件下都易形成霾。  相似文献   
577.
从九江学院校内土壤中筛选出了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茴两株4A-6和4C-1.经优化培养后,这两株微生物的发酵液使九江学院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的絮凝率分别提高了80.1%和71.9%.经初步鉴定,4A-6微生物为固氮茵属细茵,4C-1微生物为毛霉属细茵.  相似文献   
578.
香溪河附石性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0 000地形图对香溪河进行划分,显示香溪河为一条6级河流。分析包括捕食者(PR)、撕食者(SH)、刮食者(SC)、直接收集者(GC)和过滤收集者(FC)在内的5个主要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发现香溪河主要摄食类群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各功能摄食类群的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河流级别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基本趋势为:直接收集者和滤食者的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而增大;撕食者和刮食者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密度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而减小;而捕食者在整个流域内的密度上游小于下游,生物量却是上游大于下游。研究结果表明香溪河在夏季其上游物质来源以附石性藻类生产为主,下游则以异源性细有机颗粒输入为主。此外,功能摄食类群的密度与部分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过滤收集者与Ca2+和河宽相关,收集者与SiO2相关显著,刮食者与海拔和氨氮相关性较高,撕食者与电导和PO4 P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579.
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难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围绕生态园区建设需求,为有效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提出园区生态化改造的有效对策,主要包括生态补链、提标改造、一体化管理等。进一步展望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前景,并开展了风险评估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80.
童芳  罗庆华  朱深海  陶水秀  曹威  付磊 《环境工程》2019,37(10):201-205
为探明旅游干扰对大鲵栖息地水质的影响,2014—2016年对张家界市内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大鲵栖息地进行水质调查。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大肠菌群5项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年间,18个测点中仅有3个测点为GB 30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其余测点均为Ⅰ类水,总磷是受到旅游干扰影响的主要指标。各测点3年间水质稳定,能够满足大鲵栖息地对水质的要求。因此,按照生态旅游要求实施的旅游设施建设与旅游活动管理,可以达到旅游开发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协调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