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KZ滤波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小波相干性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探究了唐山市2015~2022年间PM2.5、PM10和O3的演变特征,并有效区分和定量估算了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揭示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不同尺度的影响,以及颗粒物和O3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唐山市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长期分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周期波动.O3浓度长期分量变化幅度较小,其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在每年5~7月之间有明显变化趋势.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主要由源排放因素控制,且源排放贡献占90%以上,而O3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则由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共同控制,且其贡献比例约为2:3.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地表垂直风速和降水量对PM2.5主要表现为小时间尺度的正向作用和大时间尺度的负...  相似文献   
22.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采用Thermo Fisher 42i型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43i型脉冲荧光SO2分析仪、48i型CO分析仪对烟气中的NOx、SO2、CO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样品进行采集,采用ICS 90A、ICS2000离子色谱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测定.研究表明:3类民用燃料排放因子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SO2为民用煤 > 薪柴 > 秸秆;CO为秸秆 > 民用煤 > 薪柴;NOx为薪柴 > 民用煤 > 秸秆.薪柴燃烧产生的PM2.5中SO42-含量最高,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22%~30%;秸秆类燃烧产生PM2.5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K+占绝对优势,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36%~49%,其次为Cl-或SO42-,两者之和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35%~44%.3类民用燃料中秸秆类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排放因子最高,其次为薪柴类燃料,民用煤最低.本实验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Na+、K+、Mg2+、Ca2+、NH4+、F-、Cl-、NO3-、SO42-),薪柴类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中,Na+、K+、NH4+、F-的排放因子在0~2.5μm粒径段内最大,Mg2+和Ca2+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段内最大.秸秆类燃料除Ca2+、Mg2+外,其余离子的排放因子均在0~2.5μm粒径段内达到最大.对于烟煤而言,除了K+、Mg2+和Ca2+外,其余离子的排放因子均在0~2.5μm粒径段内达到最大;蜂窝煤中Na+、K+、Cl-、NO3-、SO42-的排放因子均在0~2.5μm粒径段内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不同类型工地以及搅拌站和消纳场出口道路尘负荷变化特征,于2020年秋季对北京市通州区主要施工工地(场站)出口道路及137条常规道路(指未受工地影响的公共道路,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进行道路尘负荷监测。根据AP-42模型计算分析典型工地(场站)出口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结果表明:2020年秋季北京市通州区不同类型工地(场站)出口2个方向100 m道路尘负荷均值呈搅拌站>消纳场>拆迁工地>房建工地>水务工地>园林绿化工地>交通工地;常规道路尘负荷均值为0.59 g/m2,各典型工地(场站)出口2个方向100 m道路尘负荷均值是常规道路的1.3~21.1倍;典型工地(场站)出口道路尘负荷随距出口距离变化在不同的工地类型之间差异明显,其出口2个方向各200 m道路的PM10和PM2.5扬尘排放因子高出其背景值的1.26~7.37倍,对应的道路扬尘排放量相当于背景点道路路长增加了0.10~2.55 km,平均值相当于13个典型工地(场站)出口道路各增加了1.16 km;所有监测工地(场站)出口及周边道路尘负荷和道路扬尘PM10、PM2.5排放量空间分布表现为北低南高,其影响因素与工地(场站)类型和密度分布、出口道路类型及车流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