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119篇 |
基础理论 | 33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43篇 |
灾害及防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化工行业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的共同关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方法。尝试性地将产业集群理论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耦合,结合化工行业的特点,提出基于产业集聚的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培育集群内上下游企业的互动创新机制,发挥集群内上下游企业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置的规模效应,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化工生产型服务产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的建设等措施,使化工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2.
243.
244.
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总结了国内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在功能微生物选育方面,通过传统选育手段与基因工程手段并举来实现;在功能菌应用与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方面,主要通过所投加的功能菌直接作用或是利用基因水平转移(HGT)来实现生物强化;在分子检测技术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核糖体间隔基因分析方法(RIS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在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认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并以此为指导研发高性能菌剂,将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45.
洱海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09年洱海流域62个样点的水质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对洱海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将样点在空间上分为4组,分别为无干扰的苍山林区源头溪流(A1)、受到一定程度人类干扰的流经农业区和城镇区溪流的中上游段及湖泊(A2)、干扰较严重的流经农业区和城镇区溪流的下游段(A3)以及干扰最为严重的洱海岸边带(A4),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准确率达95.2%。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影响洱海流域水质的4个主成分为:第1主成分,Alk、Ca2+、Mg2+、HS;第2主成分,TP;第3主成分,TN和NO3--N;第4主成分,DOC和TOC,这些主成分空间差异明显。在时间尺度上,Alk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Ca2+表现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TN在A1和A3组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246.
247.
中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水污染现状 当前的中国,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经济合作组织(OECD)2007年7月17日的报告称,中国主要城市水质近一半不完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48.
249.
传感器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化学传感器,光导纤维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论述了它们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对传感器再生性问题,小型化问题,载体材料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0.
本文以8t电动振动台为研究对象,根据动圈实物建立动圈结构实体模型,并对动圈进行模态试验,基于模态测试数据对动圈模型进行简化优化,调整修正动圈各结构的弹性模量与密度参数,使得模型有限元仿真得到的前五阶固有频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误差均在10%以内,振型变化一致。同时仿真与试验的一阶轴向固有频率较为接近,建立的动圈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出振动台的动态特性。在线性假设条件下,由给定的2g加速度正弦振动试验条件反推出施加在动圈驱动线圈上的激振力谱,以此激振力谱作为仿真控制条件,采用ANSYS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较为吻合,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动圈的固有特性,可用于指导振动台正弦振动虚拟仿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