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21.
综合气候环境试验室载冷剂方案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综合气候环境试验室集中冷源选择适用、合理的载冷剂方案。方法通过对试验室制冷需求进行分析,制定试验室制冷系统方案。对载冷剂运行原理进行分析,得到综合气候环境试验室载冷剂使用工况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综合分析和对比常用载冷剂的物性参数,总结出适用于综合气候环境试验室集中冷源的载冷剂方案。结果中温机组的载冷剂选择Dynalene HC-50。结论选择的载冷剂适用于综合气候环境试验室集中冷源载冷剂系统的使用工况,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622.
李莉  安静宇  卢清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1):1653-1661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CMAQ(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系统,模拟研究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区域PM2.5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涉及到的能源、工业、交通等六大领域减排任务,按照减排力度强、中、弱3种方案测算,预计长三角地区SO2减排总量分别为74.5×104、53.8×104和34.4×104t;NOx减排总量分别为108.7×104、83.9×104和61.1×104t;一次PM2.5减排总量分别为40.3×104、26.1×104和14.6×104t;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总量分别为98.2×104、57.0×104和23.5×104t.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在弱、中、强3种减排方案下,长三角地区国控点ρ(PM2.5)年均值预计比基准年(2013年)分别降低(4.4±1.1)、(8.1±2.4)和(12.5±3.9)μg/m3,降幅分别达到8.7%±2.2%、15.9%±4.7%和24.3%±7.7%.长三角地区须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指导下,控制新增量,并稳步严格推进前体物强力减排,才能实现2017年预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相似文献   
623.
Co、Ni掺入对Pd-Rh型催化剂三效净化C_3H_8、CO、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堇青石质陶瓷蜂窝为第一载体,活性氧化铝和铈锆复合氧化物固溶体涂层为第二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低Pd-Rh含量的三效催化剂及Co、Ni单或双掺入样品。主要研究了Co、Ni掺入对Pd-Rh型催化剂三效净化C3H8、CO、N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掺入Co、Ni催化剂的三效净化效果优于单独掺入Co或Ni的三效净化效果,同时掺入Co、Ni时,掺入1%Co3O4和2%Ni O的催化剂净化效果最佳;350℃时,催化脱除C3H8、CO的效率分别为100%、97%,400℃时,催化脱除NO的效率为99%。  相似文献   
624.
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诱发斜坡失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触发因素和动力来源。基于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是评价降雨型滑坡的有效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降雨入渗模型和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同,将常用的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大致分为三大类:Green-Ampt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Ⅰ类)、Richard入渗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Ⅱ类)、其他水文模型与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Ⅲ类),并对各种物理模型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实践中降雨滑坡评价模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5.
研究了不同湍流条件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酸醇(Tween20)对萘和对氯硝基苯挥发的影响,为评价复合污染的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对亨利系数(H)不同的有机物在湍流状态下挥发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湍流状态下,萘和对氯硝基苯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挥发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抑制有机物的挥发,扰动过程促进挥发,二者综合作用下以扰动的促进作用为主;如表面活性剂在150~2000mg/L的浓度范围,扰动速率分别39r/min和65r/min时,萘和对氯硝基苯的挥发速率Kv扰动均大于其在静态纯水中的挥发速率Kv静止.在相同的扰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萘和对氯硝基苯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CTMABTween20SDS.对于H大的化合物(萘),扰动过程的促进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均大于H小的化合物(对氯硝基苯).  相似文献   
626.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快速测定环境空气中12种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采集10 L空气样品,用Tenax吸附管富集氯苯类化合物,石油醚淋洗解析,DB-23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空气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氯苯20 μg/m3,二氯苯0.5~0.8 μg/m3,三氯苯0.08~0.1 μg/m3,四氯苯0.03~0.05 μg/m3,五氯苯、六氯苯0.01 μg/m3.在空白试验中,回收率为90.7%~100.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16%(n=5).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合环境空气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的痕量测定.  相似文献   
627.
空间关联规则可在海量空间数据中挖掘出空间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空间依赖、因果或共生的模式。将空间关联规则方法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中,以浙江省桐庐县2004~2009年的两种典型地类变化(城镇用地的转入、耕地的转出)为例,结合GIS的空间统计和空间分析功能,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整体情况,再采用经典Apriori算法挖掘这两种典型地类变化与其周边邻接的地类变化间的关联性规律。研究表明:(1)桐庐县土地利用呈现明显的非农化趋势,这主要归因于城镇化进程以及其作为特色发展的生态建设;(2)城镇用地的发展主要依靠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转型,表现为集中连片的扩展方式,且城镇用地与交通水利建设用地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共生现象;(3)耕地的同种转变类型在空间上呈现连片集聚分布,且耕地发展易受相邻地类的驱动或制约,尤其是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关联规则挖掘能够定量分析在空间邻接的情况下地类间的转变倾向以及变化的关联规律,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28.
629.
再生气氛对CuO/AC脱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考察了不同气氛再生后CuO/AC脱硫剂的二次脱硫活性,并藉借助XRD和XPS表征技术以及对再生后脱硫剂残硫的分析,探讨了脱硫剂以不同还原剂在不同温度下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脱硫剂经H2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比出现大幅度下降,H2气氛中添加H2O可提高其二次脱硫活性;经NH3在300℃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当,两次再生后仍未观察到活性的明显下降,NH3再生时脱硫  相似文献   
630.
用生物学方法防治藻类危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 ,有研究表明 ,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在控制水华、维持藻类生物量的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3] ,它可通过直接接触[4 ,5] 、分泌胞外物质[6 ] 以及与藻类竞争营养物质[7] 等方式溶藻或抑制藻类生长 ,保障水体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 .本实验室从采自太湖的微囊藻藻样上分离出四株细菌并已鉴定到属[8] ,对它们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发现细菌与微囊藻生长代谢之间潜在的联系 .依据Odum提出的Leibig最少律 (lawofminimum) ,限制藻类生产量的物质是C、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