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8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73篇 |
综合类 | 361篇 |
基础理论 | 60篇 |
污染及防治 | 74篇 |
评价与监测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梓叶槭的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是分布狭窄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充分了解梓叶槭分布地种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种群保护,对其5个分布点——财神庙(CSM)、般若寺(BRS)、张山村(ZSC)、伏虎寺(FHS)、报国寺(BGS)——进行群落调查,研究其种群结构及其生存群落的物种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梓叶槭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不同样地的梓叶槭群落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分别有伴生植物52种、74种和52种.从梓叶槭的多度分配比例来看,BRS样地最大,为26.04%,随后依次是FHS、ZSC、BGS和CSM.梓叶槭生存群落内,FHS、BRS、BGS和CSM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ZSC相对较低;在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中发现,梓叶槭幼苗及幼树等级分布出现残缺,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综上所述,梓叶槭生存群落内,不同生长层优势种占有较大的环境资源,是影响梓叶槭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和种群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梓叶槭种群回归与复壮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2.
本文探讨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对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量子点的肝毒性机制提供一定依据。采用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为细胞模型,设置0、25、50和100μmol·L-14个浓度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石墨炉法检测细胞内镉元素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装载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采用FITC/PI检测细胞凋亡以及JC-1检测细胞ATP水平。研究结果显示:CdTe QDs诱导2种肝细胞生存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对QDs的摄入水平具有时间依赖性,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ATP含量显著减少,且2种肝细胞比较发现L02细胞损伤程度更为严重。CdTe QDs对2种肝细胞造成损伤,对L02细胞损伤更明显,其原因是L02细胞对CdTe QDs摄取更多,导致进入细胞的QDs引发更为严重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93.
694.
聚丙烯酸钠对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是影响双极膜电渗析回收丙烯酸丁酯废水中有机酸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该问题研究开发了聚丙烯酸钠污染后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方法,并采用膜电阻、迁移数、表面X射线光电子谱(XPS)分析等对膜清洗效果进行了表征。NaOH、NaCl和HCl溶液3种清洗液对离子交换膜的机械清洗及超声强化清洗效果表明,HCl溶液对聚丙烯酸钠污染阴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效果最好,超声波可促进NaOH、NaCl和HCl溶液的清洗效果。采用2.0 mol/L的HCl溶液对受污染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超声清洗,其膜电阻和迁移数可基本恢复到未污染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95.
介绍了水基钻井废泥浆制备多孔吸附滤料的资源化利用工艺,主要涉及废泥浆的脱稳控水优化工艺研究,水基钻井废泥浆及钻屑热烘、粉碎工艺研究,多孔材料制备优化工艺配方研究等方面,得到制备多孔吸附滤料的优化配方及工艺。 相似文献
696.
锌对磷酸铵镁和磷酸钙结晶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模拟废水为对象,研究了pH及Zn2+浓度对磷酸铵镁(MAP)和羟基磷灰石(HAP)法除磷率的影响,并对不同Zn:P摩尔比条件下除磷所得产物进行了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锌磷共存条件下进行MAP和HAP法除磷,当pH在7.4~8.0时,Zn2+浓度越大,除磷率越高,随着pH继续增加,Zn2+浓度越大,除磷率反而越小。当pH为9.5时,Zn2+浓度从0增加到25mg/L时,MAP法的除磷率从91%下降到82%;而HAP法的除磷率从95%下降到92%,受Zn2+浓度影响较MAP法小。锌磷共存条件下的除磷产物中均含有Zn(3PO4)2,随着溶液中Zn:P增加,产物中Zn(3PO4)2含量越来越多,且HAP法除磷产物纯度受Zn2+浓度影响较MAP法大。 相似文献
697.
上转换发光剂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解乙基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稀土金属Er的上转换发光剂40CdF2·60BaF2·1.6Er2O3,此上转换发光剂在488 nm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了5个波长均小于387 nm的上转换紫外光发射峰.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出了上转换发光剂掺杂的纳米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基紫染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三基色灯下发出的)可见光的照射下该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催化降解性能,并与未掺杂的纳米TiO2粉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作为掺杂成分的上转换发光剂可有效地将可见光转化为紫外光并被纳米TiO2粉末吸收利用,在可见光照射12.0 h后乙基紫降解率达到了99.68%,大大高于未掺杂纳米TiO2时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698.
上转光剂掺杂新型纳米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利用可见光降解反应艳蓝KN-R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稀土金属Er的上转光剂,40CdF2·60BaF2·0.8Er2O3,此上转光剂在488 nm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了5个波长均小于387 nm的上转换紫外发射峰.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出了上转光剂掺杂的纳米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反应艳蓝KN-R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三基色灯下发出的)可见光的照射下该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催化降解性能,并与未掺杂纳米TiO2粉末的催化剂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掺杂成分的上转光剂可有效地将可见光转化为紫外光并被纳米TiO2粉末吸收利用,在可见光照射50 h后反应艳蓝KN-R降解率达74.36%,大大高于未掺杂纳米TiO2的降解率(23.10%). 相似文献
699.
分别选取国3~国5轻型汽油车9辆和重型柴油车15辆采用实验室底盘测功机和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开展了汽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因子实测和粒径分布比较,分析并比较了行驶工况和排放控制水平对汽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因子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颗粒数量单位燃料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4.1±4.0)×1014 kg-1和(5.7±4.3)×1015 kg-1,重型柴油车颗粒数量排放因子是轻型汽油车的(14±7)倍.轻型汽油车超高速工况下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显著高于其他工况,颗粒数排放因子达到(5.1±5.0)×1013 km-1,分别是低速、中速和中速工况的11.7、 14.1和7.3倍,重型柴油车高速工况颗粒数排放因子分别是低速和中速工况的2.5倍和1.4倍,且增长的颗粒物主要为核模态颗粒.国3~国5排放控制水平下汽油车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2.7±1.7)×1013、(2.6±1.3)×1013 相似文献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