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98年7月25日,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发生一起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混合车间二混4#料仓磨损严重,由该厂机动科委托矿业公司修建公司更换料仓的下部5米仓体,锥形仓体由10毫米厚钢板更换为14毫米,采用搭接焊方式。双方确定工期自7月21...  相似文献   
82.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流域典型的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为堆肥原料,以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17株纤维素降解菌和1株购买的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为复合接种剂,对不同接种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联合堆肥中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0.5%的接种量向堆肥中接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可有效提高发酵过程堆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群密度,并使其迅速成为优势菌群,尤其是当堆体处于控温55℃的工况条件时,其菌群密度可保持在3.84×109~1.80×1010CFU/g;在二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1%的接种量接种,可有效提高二次发酵阶段堆温的回升.对堆料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堆肥终产物的粒径分布指标--过筛率的检测表明,接种的复合纤维素降解菌可有效地降解堆料中的木质纤维素,接种处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比不接种处理高23.64%,接种处理堆肥终产物的过筛率(2.0 cm)比不接种处理高18.28%.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进行二次接种二次发酵,能够有效地促进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物料的纤维素组分的降解,达到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为了提高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亚硫酸根的准确性,通过条件实验,对亚硫酸根稳定性、淋洗液有机改进剂等进行优化。选择Metrosep A Supp 5150色谱柱,以3.2 mmol/L的碳酸钠+1.0 mmol/L的碳酸氢钠+5.0%的丙酮溶液为淋洗液,经离子色谱检测,亚硫酸盐的质量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34 mg/L。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4.7%,加标回收率为96.8%~103%。该方法可延长亚硫酸盐标准溶液的保存时间,有效分离亚硫酸根和硫酸根,灵敏度高、正确度与精密度良好,适用于水中亚硫酸根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基于2013—2018年哈尔滨市气象数据、大气污染物数据和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成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大气PM2.5中金属浓度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进行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4种模型中,RF对大气PM2.5中5种金属[锑(Sb)、砷(As)、铅(Pb)、镉(Cd)、铊(Tl)]的浓度预测效果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表现均较稳定,其中相关系数(r)均>0.7, 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数值较小。RF在大气PM2.5中金属浓度预测上具有较好的表现,可在缺乏监测和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实现对大气颗粒物中金属浓度的快速预测,为全面了解颗粒物中金属污染特征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5.
南阳油田双河油泥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堆肥方法对南阳油田双河地区的油泥进行生物处理,通过投加肥料、菌剂,控制水分和pH值,可使微生物获得较好的生态环境。当油泥油含量在110~130g/kg范围时,XT-4、F-2、C-2、A-1和AB-1菌的混合菌经过120d的降解,石油总量的去除率可达到65%~70%。通过油族组分实验看出,石油中芳烃、非烃、沥青和胶质混合物是制约石油烃快速降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针对人因可靠性分析中的数据匮乏问题,在技能-规则-知识(SRK)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层次化的人因可靠性数据分类体系,其中包括人因失误模式和人因失误影响因素。结合对一些实际人因失误数据的考察,以及可控实验,确定人因可靠性数据库中基准人因失误概率。在人因数据外推系统中,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来定量评价人因失误所处的情境的等级,并使用概率方法将基准人因失误概率与情境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人因失误概率。人因数据库有助于人因可靠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形式化的外推方法减少了对主观因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87.
采用热重分析、固定床实验、红外分析(FT-IR)研究了生活垃圾热解行为及产物中含氧物质的分布规律。用热重分析确定了生活垃圾主要失重区间(190~450℃),并计算此温度区间热解活化能为42.76 k J/mol。在热解终温为450~650℃条件下进行生活垃圾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热解终温的增加,固体产物中氧分布率逐渐减小(39.2%~29.3%);热解气中氧分布率逐渐增加(22.1%~30.9%);热解液中氧分布率在40%左右。生活垃圾热解气中含氧成分主要是CO和CO2,在温度为450~650℃时,CO含量明显高于CO2,而CO2的释放速率则大于CO;固体产物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有—OH和C—O,其中峰面积比例顺序为C—O>—OH;热解液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有—OH、C O和C—O,其峰面积的比例顺序为—OH>C—O>C O。  相似文献   
88.
城市河道再生水特征水质因子空间变异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限制和水源来源复杂等因素限制,再生水中富含的无机氮和痕量持久性有机物在河湖补给过程中通过侧向渗漏或生物累积的方式造成潜在人体健康风险.探究再生水补给河道不同类型再生水特征水质因子空间变异规律及其成因对于河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区域,借助于聚类、判别、主成分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天津市采暖季细颗粒物组分对能见度的影响、明确消光组分来源,对天津市2017年采暖季大气PM2.5样品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连续采集,并测定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通过修正IMPROVE方程研究了细颗粒物消光特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对其来源进行解析,同时应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明确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污染源区域。结果表明,OC、EC以及SNA(NO3?、NH4+、SO42?)的生成和积累对于能见度的下降具有重要影响,且能见度随SOR和NOR二次转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2017年天津市采暖季日均消光系数为(294.56±262.89)Mm?1,其中OM(34.86%)、硝酸盐(22.84%)、硫酸盐(11.59%)和EC(11.54%)为主要消光组分,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增加对于能见度的下降起主要影响作用;根据PCA分析结果可知,天津市采暖季PM2.5中的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燃煤、生物质燃烧(68%),受扬尘(22%)和海盐(8%)的影响较小;区域传输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采暖季PM2.5污染源潜在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中西部、河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老化时间对TiO_2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老化时间的Ti O_2NPs(0~120 d)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存在位点等。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TiO_2NPs(1 000 mg·kg~(-1)和2 000 mg·kg~(-1))加入到土壤中,对玉米幼苗干鲜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老化时间小于60 d时,对玉米幼苗株高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老化60 d之后,随着老化时间的继续延长,毒性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老化60 d时,TiO_2NPs处理的玉米幼苗根冠增大,玉米幼苗体内产生H2O_2的累积。在Ti O_2老化土壤中生长的玉米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均有Ti的累积,1 000 mg·kg~(-1)的TiO_2NPs在玉米幼苗根部的生物累积系数达到35.4%,在地上部为13.6%,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运系数为0.38;通过TEM观察,TiO_2NPs可以进入到玉米幼苗体内,并存在于根细胞的细胞质和叶绿体膜上,在叶片细胞的液泡和细胞核中也发现有TiO_2NPs的存在。上述研究结果为客观评价TiO_2NPs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