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京南地区PM2.5浓度在北京市各区处于高位水平,对其化学组分特征和二次粒子分析有利于其溯源防治.因此,在2023年1月20日—2月20日对北京南部地区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观测,并分析细颗粒物组分特征与二次气溶胶生成水平.观测期间出现4次污染过程,第一次污染过程主要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导致,其他3次污染过程主要以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二次转化为主导.观测期间,平均风速为1.41 m·s-1,平均相对湿度为32.47%,水溶性离子日均值总量为29.41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2.20%;OC与EC日均值总量为9.14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20.74%.在污染期,平均风速为1.15 m·s-1,平均相对湿度为52.01%,二次无机盐在PM2.5中的占比为35.40%~86.39%,二次有机气溶胶占比约10%左右.NH4+/(2SO  相似文献   
172.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相似文献   
173.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环保信访的特点,即电话投诉增多、来信来访的下降、关于噪声废气污染的投诉案件增多等,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4.
本文就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进行"二合一"认证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在质量体系建立和日常管理中文件的编制和检测方法的正确认证等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可行、有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5.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与瓦斯突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参考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类,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6.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mi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性磷的吸收速率.水体中溶解的外源性磷含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微囊藻的衰亡能促进水体中磷向底泥中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迁移到底泥中.增加扰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在扰动为30r/min时,水体中外源性磷从2.183mg/mL下降到0.0180mg/mL.  相似文献   
177.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是我国国情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对四川的资源优势,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观察和评估。四川确实有不少资源在西部地区,甚至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堪称资源大省。从动态方面考虑,新一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口的增长,资源又显得相当有限和紧缺,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极为宝贵的。因此,引导和促进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地区的优化配置就成为首要的任务。这也是经济…  相似文献   
178.
山仔水库典型样地次降雨径流过程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径流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主要动力.福州第二饮用水源地山仔水库是周边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峡谷型水库,由降雨径流输入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不容忽视,而磷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最关键的限制因子.选取山仔水库库区典型样地松竹林、水稻田和地瓜地为研究对象,同步监测4次降雨径流过程径流量、总磷和可溶性磷浓度,对次降雨产流和磷输出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峰值滞后于降雨量峰值约20 min,样地按径流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松竹林、水稻田、地瓜地;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地瓜地、水稻田和竹林在4次降雨径流过程输出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5 1 mg/L、0.124 3 mg/L、0.097 0 mg/L,可溶性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 9 mg/L、0.031 3 mg/L、0.022 8 mg/L;松竹林、水稻田、地瓜地的总磷输出负荷与降雨径流量之间存在典型的多项式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2、0.997 8、0.998 4.  相似文献   
179.
在系统分析评分法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将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对大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对大连市内5区239眼枯水期和236眼丰水期地下水井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初步划分各地下水样所属质量级别,并给出主要超标项目;然后将主要超标项目作为重点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上述评价中的1级和2级地下水质量进行精确评价,计算各地下水井水质的级别特征值.结果表明,大连市2004年的枯水期地下水质远好于丰水期的地下水质;市内5区中,中山区的地下水质最好,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地下水质居中,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地下水质最差.研究表明,加附注的评分法与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相结合对地下水质进行评价,既节省了评价工作的时间,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0.
改性甘蔗渣对Cu2+和Zn2+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改性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有显著提高,对Cu2+和Zn2+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根据Langmuir方程,PMDA和EDTAD改性甘蔗渣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60.21和33.45 mg/g,对Zn2+的吸附量分别是70.53和36.53 mg/g。两种改性甘蔗渣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30 min内均可完成,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模拟动力学过程得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以EDTA溶液为洗脱剂对吸附Cu2+和Zn2+的改性甘蔗渣进行洗脱再生,再生的吸附剂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