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文就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进行"二合一"认证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在质量体系建立和日常管理中文件的编制和检测方法的正确认证等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可行、有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2.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能与附着生物向水体分泌碱性磷酸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3.
威海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威海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4.
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能与附着生物向水体分泌碱性磷酸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5.
底泥悬浮对营养盐释放和水华生长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 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 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6.
太湖水体附着细菌和浮游细菌的丰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太湖水体附着细菌及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规律,明确细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对太湖4个湖区细菌丰度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总悬浮颗粒物(TSS)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附着细菌占优势,占总细菌的65%(总细菌平均值为6.53×106cells/mL,附着细菌平均值为4.25×106 cells/mL,浮游细菌平均值为2.28 × 106 cells/mL);附着细菌与浮游细菌数丰度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规律,附着细菌与浮游细菌丰度都是河口区(10#)最高,其次梅梁湾(3 #)、湖心区(8#)和东太湖(24#)较低;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水温、TP对太湖水体中附着细菌及附浮游细菌的丰度影响比较大,它们与水体中附着细菌丰度及附浮游细菌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太湖不同湖区附着细菌及浮游细菌的数量空间差异是由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环境的异质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7.
秸秆黑碳的制备及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期实验确定在氮气保护3种温度(550、650和750℃)制备秸秆黑碳,并用XRD、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它对吡唑酮废水中铵盐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650℃秸秆黑碳改变了晶体的有序度和结晶度,断面微孔道分布疏松均匀规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有一定数量的纳米级黑碳颗粒;它的吸附特性优于750℃和550℃的秸秆黑碳,吸附率最高为95.31%;650℃秸秆黑碳最佳吸附工艺:吸附温度和饱和时间分别为35℃和4h,吸附振荡频率为100r/min.秸秆黑碳的吸附速率快、适用条件宽是处理铵盐废水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8.
根据现代煤矿通风系统对人机交互的要求,利用MapInfo及其组件MapX和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研究开发了煤矿通风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自动连接和双向查询,完成信息的动态可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煤矿生产管理部门对矿井通风信息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9.
探究蕾期开始的持续干旱胁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棉区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灌溉依据。现蕾期设置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和正常灌溉4个水分梯度。梯度灌溉后以每次7-10 d的频率进行光合生理及产量结构的观测。结果显示,蕾期开始的持续干旱胁迫加快了棉花生育期的进程,与对照相比,发育期提前了4-18 d。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棉花株高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株高增长率降低了17%-24%。干旱胁迫使得棉花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发生了改变,叶面积指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棉花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干物质量和植株含水率,中度和重度处理下始终小于对照,轻度处理下蕾期至花铃期高于对照,裂铃期至停止生长期低于对照。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现蕾期和开花期高于裂铃期和吐絮期。棉花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随发育时期变化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蕾期开始的适度干旱胁迫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增加棉花干物质,当干旱胁迫超过一定时间,干物质量迅速下降。不同干旱胁迫处...  相似文献   
190.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在各个应用领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煤矿安全GIS是描述、存储、分析、决策和输出矿井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门技术。以煤矿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煤矿安全GIS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煤矿安全GIS主要有四个类型。并对这四个类型煤矿安全GIS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了当前煤矿安全GIS中螈待解决的三个问题。研究表明:三维煤矿安全GIS和嵌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型煤矿安全GIS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矿安全GIS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结论对煤矿安全管理和煤矿安全GI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