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探讨了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测试大庆地区主要排水干渠水质及底质的遗传毒性。并且通过污染指教PI值来研究水质底质的的综合毒性。结果表明作为一种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将在环境监测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2.
旨在验证液可清(ACF32)治理河流污染的能力并探索相应的技术方法.对运用液可清(ACF32)治理西坝河污染进行了研究,发现液可清(ACF32)在水环境状况极为复杂的西坝河中对去除CODcr、TN、TP、浊度仍有较好的效果.并能起到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对用液可清(ACF32)治理河流污染的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3.
选取九龙江流域5个典型汇水区,通过流域主要雨季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得的氮磷营养盐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暴雨事件下径流氮磷流失及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暴雨事件下农业汇水区地表径流氮输出以水溶态为主,磷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天然林地为主的汇水区则相反,前者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后者以水溶态为主;5个汇水区暴雨事件中总氮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11.3倍,暴雨事件中总磷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20.5倍;氮磷输出量均值的差异反映氮磷输出量大小受土壤质地、施肥量、土壤氮磷含量、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个径流过程中水量和氮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且2者变化呈大体相同的趋势。氮磷及其各形态的浓度多数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峰值。泥沙结合态氮、水溶态磷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磷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统计各汇水区雨量不同的降雨事件下氮磷流失负荷表明,特大暴雨对汇水区氮磷负荷的贡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4.
菌根真菌的侵染和共生有助于林木对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是林木适应瘠薄土壤条件和困难立地的有效方式。以位于宁镇山脉中部空青山的次生阔叶林为对象,利用自然地形变化所产生的立地条件的差异,分别采集上、中、下坡的林木根系及土壤样品,分析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以及相应的土壤性状,研究亚热带北缘次生阔叶林林木根系的菌根真菌侵染情况随坡位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养分供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林地土壤的含水量、pH值、有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随坡位下降而升高。下坡和中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无机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整体上均显著高于上坡。上、中、下坡林木菌根平均侵染率分别为92.1%、84.7%和74.6%,随着坡位的下降侵染率显著降低。不同坡位菌根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菌根真菌的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坡位间没有差异。不同坡位菌根真菌侵染率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与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菌根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还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菌根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则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结果表明,亚热带北缘丘陵山区次生阔叶林菌根真菌侵染与土壤养分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上坡硝态氮的相对匮乏促使更多的菌根真菌侵染以及更高的菌根真菌多样性,通过林木与菌根真菌的互利共生保障林木的氮素获取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5.
污水二级生物处理系统中氰化钾的允许浓度,国外报导的数据差异较大。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进水中的物质、浓度、排放的标准以及运转工艺、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虽然用小模型试验能直接获得污水处理的结果,但其装置笨重,而且试验的时间也较长。鉴于氰化钾能抑制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的呼吸代谢,从而降低了其对污水生物降解的能力。因此通过对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即污泥呼吸率)的测定来间接评价氰化钾对生物处理的影响程度,是一种装置简单轻便,获得结果快速的方  相似文献   
196.
附着生物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罗敛聪  孟芳 《生态环境》2007,16(6):1643-1647
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ii(Plant.)ST.John.)为研究对象,室内利用原位湖水进行培养,通过测定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研究了附着生物量的增加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附着生物处理量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随之下降,50d后,各处理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约5%~15%,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了20%~43%、10%~36%。同时也分析了丝状藻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遮阴作用,初步推测附着生物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附着生物的遮荫作用。研究的结果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被衰退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7.
198.
近年来,我国水银温度计的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出口量也在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由汞造成的职业中毒和环境污染状况也有了较大的增加。据1987年的调查,目前温度计行业的生产车间汞蒸气平均浓度为 0.0708毫克/米3(超标6倍),波动范围在0~0.952毫克/米3之间(最高超标94倍),测汞点合格率为35.28%;在汞作业人员中,汞吸收为2696%,汞中毒为12.76%。大量的汞蒸发和流散到厂区以外的环境之中,严重污染着周围的大气和水域,对这个危害工人和居民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尽快解决。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对温度计行业的生产和危害状况进行宏…  相似文献   
199.
氮源对气相生物滴滤床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源对于气相生物滴滤床的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喷淋液体在生物滴滤床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床层中局部氮源不充足,从而使滤床的去除效果降低。提高喷淋液中氮源的浓度,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净化效率。采用NH4^-N会导致滤床中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累积,使得异养菌和硝化细菌在溶解氧、氮源和填料空间上形成竞争,并致使氮源分布不均匀,而采用NO3-N作为氮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00.
人群密度的调查研究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站地铁换乘中心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群密度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直接计数法、图像计数法等调查方法采集初步数据,经分析和处理得出此地铁换乘中心人群密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结合此大型公共建筑的自身特点,分析人群密度分布变化的原因、人群密度较高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针对性地提出减缓人群拥挤风险、缓解客流分布不均的具体措施,以便减小因人群密度过大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