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太湖微囊藻毒素与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了太湖2001年的微囊藻毒素的周年变化,探讨了微囊藻毒素浓度(Microcystin-LR,MCLR)和水温、光照、悬浮质、溶解氧、风浪等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显示微囊藻毒素在夏秋季节较高,但各采样点微囊藻毒素浓度的最高值及其变化趋势与各采样点所处地理位置,水动力学变化及样点周围水域藻类生长情况等有密切关系,从湖泊物理因素来看,微囊藻毒素浓度受风浪和水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12.
基于1973~2013年8次省森林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了近40a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从1973~1976年的1159.35 TgC下降到2009~2013年的833.99 TgC,其中天然林减少387.51 TgC,人工林增加62.15 TgC;森林总体表现为碳源(-10.88 TgC/a),主要归因于天然林面积的减少.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存在较大差异,桦木、落叶松和阔叶混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大多数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呈上升趋势.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中龄林碳储量占同期全省总量的27.9%~46.6%,其他龄组的碳储量均呈减少趋势,以成熟林最为明显(201.17 TgC);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碳密度分别增加2.20、3.21和3.43MgC/hm2,成熟林和过熟林则有所下降;不同龄组森林面积和碳密度的变化是导致其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3.
高光前  党小庆  丁磊  黄准  李世杰 《环境工程》2018,36(12):145-150
电除尘器电场性能优劣是影响电除尘器收尘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有限元法得出4种放电极(平齿线、90°齿线、十齿线、加强型RS线)与横置极板匹配时其电位与场强的空间分布,通过实验测量90°齿线分别与横置极板和C480板匹配时的极板表面电流密度的大小及分布,以板电流密度平均值和板电流密度几何标准差为电极配置电场性能的评价指标,对电除尘器不同电极配置参数下其电场性能优劣进行研究,通过调整电极配置几何参数以优化电场性能,为横置极板电除尘器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4.
215.
改善城区水环境、完善河道生态功能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小流域河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对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修复效果,选取了无锡市典型的低流速城市河道亲水河,对其进行了7个月(2014年6—12月)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监测数据表明:生态修复区内的总氮、总磷、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磷酸根、叶绿素a、藻蓝素、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组低40.8%、48.5%、39.1%、33.3%、47.7%、47.2%、48.0%、35.7%和55.8%。该修复技术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生态修复后水体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水质。  相似文献   
216.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某供电局风险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评估。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假设主要影响因素有3个;然后运用SPSS 16.0对问卷进行处理并进行信效度分析;最后采用AMOS 17.0对样本数据和构建的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得出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对该企业风险管理绩效影响最大的是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管理,其次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最后是应急管理。通过观察变量与二阶因子之间的影响系数可知,员工是否清楚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辨识的危险因素的全面合理性以及是否定期对其分析和补充对风险管理绩效的影响最大,定期应急培训与设备设施管理的影响也较大,影响最小的是作业环境以及员工作业前对岗位风险控制措施的回顾。  相似文献   
217.
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氧化钠作为预处理剂,以环氧氯丙烷作为醚化交联剂,以三甲胺作为季铵化反应剂,对原稻草进行改性;比较改性前后稻草的吸附效果,探究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初始浓度、温度条件下改性稻草吸附Cr(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量得到很大提高;pH值在2.0—6.4之间时,Cr(Ⅵ)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本实验选择pH=6.4;不同Cr(Ⅵ)初始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准二级速率方程相关系数R2的范围为0.9562—0.9982,证明准二级速率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过程,准二级速率方程的吸附速率常数k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准一级速率方程只适合描述Cr(Ⅵ)吸附过程的初始阶段,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的控制;稻草秸秆通过化学改性制成表面有季铵基的氯型吸附剂,Cr(Ⅵ)的阴离子与改性稻草上的氯离子交换从而得以去除.  相似文献   
218.
自然条件下海滨湿地土壤生态过程与景观演变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过程与格局的相互关系与耦合机制,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根据2011年4-5月对海滨湿地土壤采样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模拟以及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索土壤生态过程与景观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过程能够很好地响应海滨湿地景观格局,从陆到海,5种景观类型有序地、按逆时针方向分布在CCA排序轴上,土壤过程与景观类型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②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主成分能够有效地响应景观格局。主成分与景观类型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土壤养分),米草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碱蓬沼泽>芦苇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第二主成分(盐度),碱蓬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米草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芦苇沼泽;第三主成分(有机质和水分),芦苇沼泽>米草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碱蓬米草交错带>碱蓬沼泽。③运用空间代替时间,以样地到海堤的距离作为时间变量,主成分与景观演变之间相关性较好。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成分与碱蓬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米草沼泽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59 2;与碱蓬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芦苇沼泽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92 8。土壤生态过程的改变是景观演变的重要动力,而景观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土壤生态要素的改变,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就是在这种格局与过程的交互作用下,芦苇沼泽与米草沼泽不断扩张、碱蓬沼泽不断萎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19.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76-1683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N/P比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斜生栅藻(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氮磷营养盐结构变化,以探讨N/P比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比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一个确定值上,而与水体氮磷的绝对浓度有关,在0.02mg/L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N/P比为4:1~32:1范围内生长速率均较低(0.067~0.074,0.018~0.022d-1),说明受到营养盐的限制;当磷浓度达到0.20mg/L时, 铜绿微囊藻在N/P比为32: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240d-1),斜生栅藻在N/P比为64: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380 d-1);而在磷浓度升高到2.00mg/L时,不同N/P比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均达到最大生长速率(0.24~0.25, 0.378~0.381d-1),说明氮磷浓度均比较充足,N/P比对生长速率已经没影响.可见,氮磷浓度比N/P比对两种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与斜生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对氮磷营养的生理需求和最大生长速率均相对较低,属K策略物种,易在低氮磷浓度下形成优势.梅梁湾在水华暴发期间氮浓度一直远低于水华较轻的湖心区,而磷浓度远高于湖心区,进而导致梅梁湾N/P质量比(低于20:1)在水华期间一直低于湖心区(124:1),低N/P比是蓝藻水华暴发导致氮浓度下降,磷浓度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0.
流动沙丘土壤紧实度对沙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流动沙丘迎风坡不同部位的沙米种群生长状况和其所对应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了其对沙米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土壤紧实度(F2,87=146.843,P<0.001)和沙米地上生物量(F2,87=324.986,P<0.001)存在显著差异;相反,土壤有机质(F2,12=0.007,P=0.993)和土壤水分(F2,12=11.349,P=0.002)的差异相对不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紧实度与沙米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水平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垂直尺度上。土壤紧实度对沙米生长状况的影响具有尺度性,其中,在0.013~0.029kg/m2的范围内,土壤紧实度与沙米的相关关系相对较低;当土壤紧实度变化在0.030~0.113kg/m2之间,经相关系数置信检查,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