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24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47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81.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受酸雨影响的地区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继欧州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中国的酸雨为典型的硫酸型,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城市酸雨比郊区严重的特点。酸雨令中国农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建筑业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此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环境酸化将进一步加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酸雨的成因特点、现状及其危害,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中华圆田螺营养盐释放的温度影响因子对氮磷营养盐循环、水体悬浮物以及摄入量和排泄量的影响等生态特性。研究发现,温度对中华圆田螺营养盐的释放有显著影响。TN和TDN随温度升高呈小幅度增加,TP和TDP则随温度升高呈明显增高,当温度分别由8℃升高至15℃和35℃时,TN则分别增加了5.71%和23.43%,TDN增加6.76%和17.57%;TP则增加92.60%和208.35%,TDP增加2.25%和110.17%。当温度分别由8℃升高至15℃和35℃时,NH4+-N分别增加了1.89%和26.55%,PO4--P增加了14.27%和225.96%,NO3--N则不受温度影响。另外,温度对SS的影响不明显(p>0.05),即使在8℃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去除率,为69.50%;试验各个温度下,螺对SS摄食量都大于排泄量,随着时间延长,螺对SS的摄入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其排泄量。由此可见,底栖软体动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相适应,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农村社会状态。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农村具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组分,具有复杂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84.
某公司污水处理装置硫化氢突发泄漏事故应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应急检测的组织机构及基本作业流程,以某公司污水处理装置H2S突发泄漏事故为例,介绍了应急检测工作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85.
广东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废水对河流沿岸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开发活动产生的选冶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横石河水中,给横石河流域沿岸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沿岸土壤剖面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分析表明, Pb、Zn、Cd、Cu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 以Cd污染最为严重, Pb、Zn也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 河流水体和土壤的pH值对金属总量和可交换态离子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土壤中金属总量、金属可交换态含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变化出现相应的变化. 在地处下游地势低平污染严重的上坝村, 农田表层土Pb、Zn、Cd、Cu的总量分别达到257.762, 350.235, 5.083和186.901 mg·kg-1, 分别超出国家标准的1.03倍、1.75倍、16.9倍和3.7倍, 且污染渗透至土壤的深层,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86.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块体的东缘、南缘、西缘均发生过8级强震或多次7级以上地震,而北缘历史上仅发生过1次7级地震,可见块体周缘的强震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中强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差异也较为显著,1929年以前,块体北缘没有中强地震记录,而块体东缘、南缘、西缘却是中强地震的丛集区域,1929年以后,块体周缘的地震活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多种迹象表明,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特别是西北缘的地震危险趋势将进一步加剧。b值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区域也是低b值高应力积累区域,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历史中强地震均发生在这些高应力积累的区域。在关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同时,也应特别关注超长平静区内蒙古临河至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7.
使用Series 210收集了塔里木盆地内6个不同地点的气溶胶,获取了该地区气溶胶的粒度分布,并计算了对应的气溶胶数量中位直径。研究发现:在自然情况下,气溶胶分布遵循双峰分布的规律,其中第一峰值通常出现在0.5μm附近,第二峰值出现在3μm附近;由于采样点的气象条件、地表情况等差异所致,不同采样地点的峰位和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各采样点气溶胶分布规律显示,绝大多数气溶胶粒子粒径小于1μm。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采样点气溶胶粒子数量中位直径小于1μm。  相似文献   
988.
Pd/CeO2-Al2O3对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及不同钯铈比(Pd:Ce)的Pd/CeO2-Al2O3催化剂,并结合XRD、BET、SEM、O2-TPD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对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催化转化效率.XRD和SEM结果表明,Ce和Pd在Al2O3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PAHs的催化氧化.BET测试表明,Ce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孔径结构,提高其比表面积.O2-TPD和H2-TPR测试表明,适当钯铈比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强的储氧能力和活性.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d/CeO2-Al2O3催化剂对PAHs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其平均转化率均在80%以上,且PAHs的毒性当量显著降低,钯铈比对PAHs的催化氧化性能影响较大,当催化剂的钯铈比为1:1时,PAHs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89.
选用平均粒径为0.060mm的钢渣粉末作为除磷吸附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对钢渣粉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等温模型及钢渣粉末组成成分变化探讨其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粉末吸附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钢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61mg/g。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远大于钢渣颗粒,且受pH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的增大,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pH=5时,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温度升高,有利于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ITR)结果表明,钢渣粉末中CaO、Fe2O3和SiO2在吸附除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0.
为研究气溶胶在自然界不同倾角岩体裂隙中的穿透率,对理想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并在实验室用钢板制做模拟裂隙置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对于有一定倾角的规则尺寸岩体裂隙可以通过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公式得到气溶胶在其中的穿透率;随着水平倾角的交替改变(-90°~90°),气溶胶穿透率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相对角度(0°~90°,0°~-90°)的增加,气溶胶穿透率明显上升,且大粒径粒子尤为明显,小粒径粒子受角度影响较小;随着侧面倾角增大(0°~90°),气溶胶粒子穿透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大粒径气溶胶粒子);裂隙呈水平状态时,气溶胶在其中的穿透率最低。裂隙倾角变化,对小粒径气溶胶粒子穿透率影响不大,对大粒径气溶胶粒子穿透率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