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35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632.
2001年,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辽宁省鞍山市劳动保障局按照省政府对试点工作提出的”准确的统计,完善的政策,合理的成本,稳健的推进”总体工作要求,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统计工作,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33.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pH、碳氮比、碳源、氨氮浓度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8~15℃范围内,氨氮去除率较高(70%),2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81.3%)。pH 7.0~9.0利于菌株低温生长及氨氮去除,氨氮去除率为71.4%~68.6%。当C/N5时氨氮去除率较低(40%),C/N5时氨氮去除率较高(68.9%~82.2%),C/N=10氨氮去除率最高(82.2%)。以柠檬酸钠、醋酸钠、葡萄糖、碳酸钠和甘油作碳源氨氮去除率无显著差异。初始氨氮浓度低于200 mg/L氨氮去除率高,大于200 mg/L氨氮去除率低。因此,温度、pH、碳氮比和氨氮浓度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影响较大,不同碳源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34.
针对鞍山某颜料生产企业实际生产废水,通过微生物驯化、水解酸化实验,验证了水解酸化预处理该废水的可行性。通过考察处理过程中COD、B/C、pH、NH3-N等监测指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获得了处理该实际废水的最优条件:MLSS=4 500~5 000 mg/L,pH=6.5~7.5及HRT=24 h,COD去除率为31.1%,B/C从0.18升至0.69,可生化性明显增加。为该企业内部废水处理厂设计、工艺参数选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35.
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了地表水中痕量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2,加入1%甲醇,使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3 mL丙酮+3 mL二氯甲烷洗脱后浓缩定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全扫描模式进行分析,选择特征离子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26~8.772 ng/L。加标水平为0.1μg/L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4.8%~109%之间,RSD为0.01%~14.5%。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能满足地表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6.
选取几个国内外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实例,介绍其实施公众参与的具体做法和相应成果,并进行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637.
本文利用城市污泥、秸秆及菌种对采矿废弃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解决城市污泥处理率低等城市污水处理厂较为头疼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利用城市污泥的高有机质、微生物含量对采矿导致的较为贫瘠的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恢复其植被功能。并进一步提出,以城市污泥、秸秆、BYM菌的混合发酵方式对采矿废弃场地土壤进行修复,为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了新的出路,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该修复方式绿色、安全、环保,修复后的土壤结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水保肥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水土流失量。该技术投入成本低,修复过程简便易行,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矿山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38.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将会给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生活环境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污水处理技术的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几个分类上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各技术指标和应用,并指出城市污水处理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39.
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太子河流域遥感影像和水质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程度.选取7个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作为自变量X,总氮(TN)、硝酸根离子(NO_3~-)、氯离子(Cl-)与硫酸根离子(SO_4~(2-))这4个水质参数浓度值作为因变量Y,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并使用其余子流域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指标TN与NO_3~-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0.62.其中,耕地面积变化对水体中TN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则对水体中NO_3~-浓度变化影响强烈.但对于Cl-和SO_4~(2-)来说,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浓度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太子河流域未利用地面积百分比极小(1.13%),但是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对水质参数有较显著影响(影响系数0.24).  相似文献   
640.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