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白菜种子和幼苗对铬离子的富集能力与耐受性,铬离子对白菜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r6+浓度梯度的变化,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的差异不显著,而对白菜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随Cr6+浓度梯度的升高,Cr6+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抑制作用加剧,Cr6+对叶绿素a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白菜根对铬离子的富集量大于茎,根的富集能力最强。铬离子影响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长,白菜对铬离子具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产速度加快,我国的生活污水和企业污水排放量增多。对于环境的污染严重,排出的污水又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的现状,其次分析污水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污水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新世是距离人类最近的间冰期,其气候变化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中国东亚季风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对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地处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过渡区的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九龙池湿地冰蚀湖相沉积JL15柱芯样品剖面孢粉、烧失量、碳氮含量的分析,结合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结果,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梵净山地区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冷干期、过渡期、暖湿期、暖干期和冷干期5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8. 0~4. 6 cal ka BP)可能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总体而言,全新世早中期由干冷转为暖湿,后期气候逐渐转为寒冷干燥,但存在变暖的趋势。JL15柱芯共记录了全新世以来5次较明显的降温事件:2. 6、3. 4、4. 2、9. 4和10. 0 cal ka BP,其中与北大西洋浮冰碎屑(IRD)事件有联系的是4. 2和9. 4 ka事件。与西南地区其他气候记录相似,梵净山JL15柱芯所反映的冷事件与IRD事件存在一定联系,但也存在差异性,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驱动机制的复杂性有关,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 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3-N、SO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 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 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 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 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 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相似文献   
15.
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用常用的3种袋式除尘滤料——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涤纶和芳纶,研究不同材质滤料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PPS、涤纶和芳纶3种滤料的挺度均呈现先缓慢上升后迅速增大的现象,而滤料挺度发生骤升的温度拐点均略大于3种滤料常规使用温度,由此,可通过滤料的挺度变化判断滤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经历过超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