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评价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原始指标数据、危险的发生及金属结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性和模糊性,很难用精确的关系表达式来描述安全判据,以可变模糊集(VFS)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熵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评价模型.针对传统VFS的应用存在相对隶属度计算过程复杂且繁琐的问题,基于不同等级相对隶属度的内在联系建立了相对隶属度的3个简化特征关系表达式,减少了所需确定的参数,简化了计算公式.通过与传统VFS方法及现有改进方法的公式和案例对比,改进VFS方法的相对隶属度函数运算次数大大减少,计算效率更高,且保持了传统VFS方法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13.
要创建和谐生态工业园区应做到:坚持“环保优先”,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根本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加强环保宣传。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化的处理要求,探讨页岩气开发中产生的含油率低于1%的油基岩屑 的资源化处理,因其组成性质与煤矸石等水泥原料性质相近,将残渣掺混煤矸石作为水泥辅料进行水泥生产,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其可行性。文章考察其对水泥生产工艺参数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页岩屑后,能耗 提高13MJ/t;水泥生产过程中烟囱SO2排放浓度比空白时偏高,但均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 排放标准》;采用0.5%页岩屑代替煤矸石所产出的水泥产品,样品的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水泥质量指标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要求。  相似文献   
15.
魏军晓  耿元波  王松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4234-4244
作为水泥生产大国和CO_2排放大户,中国水泥行业的CO_2排放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定量研究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因子的测算、运营边界的界定及水泥熟料或水泥成品的产量这3个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对碳排放因子的不确定度做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影响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的最主要因素是碳排放因子,而该因素又与生产工艺、燃料和熟料水泥比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比IPCC、EDGAR、CDIAC和WBCSD/CSI等研究结果均低,并且差异逐年显著,以水泥碳排放来自碳酸盐分解的部分为例,2000年相差约65 Mt,而2012年差值接近450 Mt.计算表明,中国水泥碳排放不确定度为12%~22%.因此,水泥碳排放测算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计算中国水泥碳排放量时不可照搬国外研究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军花  朱迎松  徐海辉 《环境科技》2005,18(Z1):134-1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在城市环境普遍受到重视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被相对忽视.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水泥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论文基于生料碳酸盐法以及工艺/燃料排放(新型干法窑)、无机碳/有机碳排放(立窑)的碳排放分类对熟料和水泥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抽样调查样品的测试数据,新型干法窑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约为520.00 kg CO_2/tcl,燃料碳排放因子约为288.06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08.06 kg CO_2/tcl,立窑的无机碳排放因子约为504.18 kg CO_2/tcl,有机碳排放因子约为343.67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47.85 kg CO_2/tcl;由于新型干法窑和余热发电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熟料水泥比降低等因素,中国水泥碳排放因子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1年到2012年,水泥碳排放因子从767.13 kg CO_2/tce降到550.80 kg CO_2/tce;水泥碳排放构成中的工艺排放、燃料排放和电力消耗间接排放约各占58.57%、29.79%和11.64%。  相似文献   
18.
西安电视塔的装修改造,要求在塔楼、塔座增设部分钢梁、钢柱,而工程结构由于使用不当或任意改建引起的事故经常发生。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为可靠性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改造设计的实施,依据现行设计规范,采用多质点悬臂梁体系,用数值方法对西安电视塔主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响应分析、反应谱分析,并考虑了二阶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得到内力结果。当考虑日照作用分析时,采用三维实体单元模型,计算温度变形,并考虑二阶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辽宁省本溪地区1953—2005年温度、降水、日照、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界限温度、无霜期和积温等资料,对50多年农业气候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地区50多年来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上升,降水、日照呈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5a,降水除春季有所增加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气温增暖幅度加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拖后;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但霾污染过程中生物气溶胶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明确.本文利用六级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及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开展了一次典型霾污染过程样品的采集,通过恒温培养测定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浓度,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和LIVE/DEAD BacLightTM试剂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方法测定总微生物及死/活细菌浓度,并通过其与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气象因素及大气氧化性的关系探讨了生物气溶胶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霾污染过程中,可培养细菌和总微生物在轻度污染时浓度最低,随着污染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可培养真菌浓度在霾发生初期大幅增加,平均浓度为污染发生前2.5倍.活菌和死菌浓度在霾过程均呈现先急剧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培养细菌粒径分布在霾污染过程中呈现偏态分布(0.65~1.1μm,除中度污染外)和双峰分布(> 7.0μm和1.1~2.1μm,中度污染),可培养真菌粒径在整个污染过程中呈单峰分布,峰值分别为0.65~1.1μm(污染发生前、中度污染和污染结束)和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