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①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区域差异。近海地区pH均值6.51~6.12,酸雨频率2.5%~5.9%。市区pH均值<5.1,最低值为3.66,频率为44.1%~50.6%。②时间分布特征:从6县(市)属镇的pH均值,1991~1995年逐年下降,1995~1997年逐年上升。③季、月变化:降水酸度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3月份酸雨频率最高(70%),pH均值为4.77。酸性降水的季节变化与两广地区类似。④化学特征:降水中阴离子以SO2-4占绝对优势,占阴离子总含量的80%,SO2-4与NO-3的比值…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讨修复微污染河水的潜流湿地中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生长变化,在野外条件下构建2座分别栽种菖蒲和空心菜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并以未栽种植物的湿地作空白。分析了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湿地中植物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氮磷含量的变化。植物湿地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菖蒲和空心菜湿地对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1%和57.5%,31.5%和39.7%,24.7%和25.5%,20.4%和20.7%。实验结果表明,湿地中菖蒲的根系鲜重是空心菜的4.2倍,但其根系活力低于空心菜。2种植物均可在湿地中正常生长,但受湿地中营养盐浓度的限制性影响,移栽后的植物组织氮磷含量与移栽前相比下降了11.8%~20.3%。植物在净化微污染河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对N、P的去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以铝柱撑膨润土和铁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负载的磁性膨润土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孔隙分析(BET)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磁性膨润土对橙黄Ⅱ的类Fenton催化降解性能,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和初始pH、H2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均匀负载在膨润土表面,未发生明显团聚,并且改善了膨润土的孔隙结构,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在磁性膨润土用量为0.6 g/L,温度为40℃,pH为3.0,H2O2初始浓度为21 mmol/L的条件下,0.5 mmol/L橙黄Ⅱ溶液在180 min内色度去除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7%,且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4.
以西部地区优势浮萍品种青萍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它在不同总氮(TN)初始浓度和空间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表面积为95 cm2,TN初始浓度为0、1、2、3 mg/L的条件下,青萍的生长能较好地服从经典生长模型,对数生长阶段的相对生长速率(RGR)随TN浓度的增长而线性增长,分别为0.10、0.11、0.13、0.13 d-1。在TN浓度为10 mg/L,表面积为95、130和230 cm2的条件下,青萍的生长能较好地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其环境最大承载量和对数生长阶段的RGR分别为1 899、2 101和1 962 g/m2以及0.21、0.21和0.20 d-1。  相似文献   
115.
以膜混凝反应器(MCR)—O3—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作为出水提标改造工艺,在浙江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现场试验,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和色度的去除情况,并验证了膜过滤(MCR工艺段)在组合工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CR工艺段对COD和色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去除效果均与进水SS浓度有关;MCR—O3—BAC组合工艺运行中,COD去除率最高的是在BAC工艺段,稳定运行阶段(70~90d左右,下同)最终出水COD基本不超过50mg/L,色度去除率最高的主要是在O3工艺段,去除率达到37.5%~68.8%,稳定运行阶段最终出水色度小于30倍,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通过定期的清洗维护,MCR系统中膜可以在35L/(m2·h)的通量下稳定运行,维护性清洗周期为20~30d;MCR工艺段的引入可以显著减少O3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16.
在烟台市消防救援支队,有这么一名老兵,他奉献"橄榄绿",扎根"火焰蓝",40年间,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老人,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挚爱的消防事业。他立志"一辈子就干消防这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担使命,一心为民保平安。他的名字叫朱仁竹。自消防队伍组建以来,经历了8次变革。  相似文献   
117.
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行业之一。为了揭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的碳排放与常规水泥生产进行对比,并对水泥行业碳减排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和煤炭消耗组成的煅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52.37%~62.84%。各工艺类型水泥生产排放的CO2量顺序为常规水泥生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分别为883.65,772.67,656.30,609.79 kg/t,说明协同处置废弃物在减少CO2排放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政策管控、能源结构调整、原(燃)料替代及提高能效技术、余热发电技术和CCUS技术也是实现水泥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该成果可为水泥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汉江流域开发史上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江流域全面开发的契机是明清时流域外移民的大规模移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口的大幅度增殖。流域经济的全面开发导致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上中游山区因滥垦殖,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逐渐加重,生态环境最终全面恶化;(2)下游江汉平原垸田围垦恶性膨胀,湮塞河湖,导致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119.
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余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氧化硫脲使硫脲退色.一定条件下,硫脲紫外吸收的降低与水中余氯浓度成正比.依据这一特性建立了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的新方法.在pH值为1~6介质中,选择237 nm作为测定波长,则氯浓度在0~8.0 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为O.015 mg/L,水中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用于自来水、游泳池水等样品中余氯浓度的测定,快速简便,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  相似文献   
120.
以张家口市万全区某蔬菜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132件表层和80件深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As、 Cd、 Cr、 Hg、 Cu、 Ni、 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Cr和Ni赋存形态.综合应用地统计学分析和PMF受体模型,并结合3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摸清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垂向上Cr和Ni赋存形态的分布情况,探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Cd和Pb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Cr、 Ni、 Cu, Cd、 Pb和Zn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相似性.地累积指数法表明研究区以无污染为主,分布少量轻污染点位,以Cd污染点居多;富集因子法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无-弱污染为主,各元素均存在中污染情况,背景区显著污染元素为As、 Pb和Hg,重点区中显著污染元素为Cd;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研究区以轻污染为主,局部分布“中”和“强”风险点,背景区Hg存在“很强”风险点,重点区Cd存在“很强”风险点.这3种评价结果表明背景区以Cd和Hg污染为主,而重点区则以Cd污染为主.垂向土壤赋存形态研究表明Cr以残渣态(F4)为主,可氧化态(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